揭秘蚯蚓养殖
揭秘蚯蚓养殖
蚯蚓养殖是一项既环保又有经济效益的农业活动。蚯蚓不仅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还可以用于土壤改良和有机废物处理。本文将详细介绍蚯蚓养殖的方法和技巧。
蚯蚓养殖的基本方法
养殖场所的选择
室内养殖:可以在房屋内或者简易棚中进行。室内养殖适合小规模养殖或者孵化幼蚓。
室外养殖:利用空闲地、果园、苗圃等地进行养殖。室外养殖环境更接近自然,蚯蚓的生活能力和繁殖速度较快。
蚓床的准备 - 蚓床尺寸:每条蚓床长度最短3米,最长7米,宽度在 至1米之间。
- 蚓床类型:露天蚓床可以用稻草覆盖或者架设遮阳网;室内蚓床可以使用各种房屋或者盖石棉瓦的简易棚。
放养措施 - 基料准备:将基料(如腐熟的牛粪、稻草、甘蔗渣等)放置在养殖场地内,堆放高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
- 放养密度:根据养殖规模和基料情况,合理控制放养密度。
饵料管理 - 饵料种类:蚯蚓的食物包括植物残体、腐殖质、腐烂动物和生活垃圾等。
- 饵料处理:投饵前需去除杂质,将秸秆、杂草、甘蔗渣等切碎,加上猪牛鸡粪,堆成1米高的圆锥形,用草帘或塑料薄膜覆盖发酵。
环境调控 - 温度:蚯蚓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0-30摄氏度。
- 湿度:蚯蚓对湿度的要求较高,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可以通过调整基料的湿度和喷水来调节。
蚯蚓孵化 - 孵化条件:在气温15-28摄氏度的季节里,每隔10-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床上进行孵化。
- 孵化管理: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孵化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蚯蚓养殖的注意事项
饲料发酵处理
- 关键点:蚯蚓饲料(如家禽粪便、酒糟、蔗渣、剩余饭菜、废血和动物内脏等)的发酵处理非常关键。如果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场地选择 - 温度和光照:选择适合蚯蚓生长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夏季选择荫凉的地方,冬季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
- 土质和排水:场地的土质要结实,无渗漏或坍塌。地势要高,便于排水。蚯蚓喜湿怕干,土壤过湿或积水都会影响蚯蚓的生存。
防逃和防天敌 - 封闭场地:为了防止蚯蚓逃走和天敌侵袭,可以选择封闭的场地,或者在养殖场四周砌砖墙或建造水塘。
环境稳定性 - 噪音控制:养殖场地应远离噪音源,如公路等。噪音过大会影响蚯蚓的正常生活。
蚯蚓养殖的日常管理
容器选择和消毒 - 容器:家庭养殖可以使用水缸或水盆,工厂化生产可以使用金属盒子等。
- 消毒:养殖前应对容器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病菌感染。
基质配制 - 基质材料:使用腐殖土、淤泥和动物粪便等进行配制。
- 腐熟处理:基质需要经过腐熟熟化的工序,以提供丰富的营养和适宜的居住环境。
投苗和覆盖 - 投苗:将蚯蚓苗均匀放置在配制好的基质上。
- 覆盖:在基质上覆盖稻草或其他遮光材料,保持基质的湿润和黑暗环境。
日常养护 - 遮光和保湿:蚯蚓需要生活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确保养殖容器上的覆盖物能够完全遮挡光线。定期检查基质湿度,必要时进行浇水。
温度控制:土温不能高于30摄氏度,过高会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