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对虾养殖怎么肥水
白对虾养殖肥水的方法
白对虾养殖过程中,肥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虾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肥水方法:
1. 使用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定期(每7~10天)使用底质改良剂,用微生态制剂调水,并根据藻相、加换水情况(每10~15天)解毒。这不仅可以改善底质,还能调节水质,促进藻类的生长。
2. 活化菌种将活菌制剂浸泡2~3小时后使用,可使活菌迅速激活和繁殖,同时也是促进藻类生长的营养素,具有培菌培藻、均衡菌相藻相,促进稳定水色的多重功效。
3. 施肥向水中施肥时,水质中的肥料的营养元素要全面且平衡。施肥时将无机肥与有机肥互相结合使用,不仅见效快且效果好。保证基肥量充足,池底淤泥较多时少施肥,反之多施肥。放入虾苗后施肥时要注意少量多次,谨慎使用尿素等氮肥,防止氨氮含量增高。
4. 调整pH值养殖池水pH值偏低(低于 时),可以通过换新水或使用熟石灰(6公斤/亩.米)来提升pH值,连用2~3次,每天1次,期间每24小时检测1次pH值,直至调到理想值( ~ )。也可以通过使用活菌浸泡全池泼洒来稳定pH值。
5. 注意事项在肥水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所肥水体及肥料中营养素(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应全面且相互平衡。
无机肥(化肥)是速效产品,肥水虽快,但持续时间较短;有机肥属长效产品,肥水虽慢,但持续时间较长。二者相互合理结合起来使用可达到即快又稳定的良好肥水效果。
无机肥使用时要根据阳光情况,少量多次。光强,光照时间长多施,反之少施多次。
基肥量要足,必须考虑到池塘中已有营养物质(如淤泥)及所施基肥营养结构与数量,底泥多时少施,底泥少或者新塘要适当多施。
池底淤泥较少时单施微生物制剂(活菌)肥水效果较差,这些菌施下去后没有东西可供其分解变成肥料。
放苗后施追肥宜少量多次,少用、慎用尿素等氮肥,否则氨氮含量有可能增高。
水体中实际的氮磷含量超过10:1时硅藻易大量繁殖;氮磷比3:1-7:1,甚至接近10:1时绿藻易大量繁殖;但氮磷比接近1:1时有毒甲藻、鞭毛藻易繁殖。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白对虾养殖的肥水工作,从而促进白对虾的健康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