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旱田螺
人工养殖旱田螺的概述
旱田螺,又称中华圆田螺,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螺类,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人工养殖旱田螺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产业。旱田螺适应性强,疾病少,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准备
场地选择旱田螺可以在多种水体中养殖,如池塘、水田、藕池、屋前屋后的水洼沟港等。选择的场地要求地底平坦,水 便,底质富含腐殖质,水体不受农药污染,水深宜在 米左右。
场地准备在放养旱田螺之前,需要对养殖场地进行清理和消毒。新建的水泥池,每平方洒白醋 ~ 千克,清洗后注入清水放螺。对于自然水域,可以用生石灰进行全池的喷洒以清除其它的物种,然后在3-4天放置有肥料或者是投入饲料供之后田螺的食取。
种螺的选择与放养
种螺选择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作种螺。种螺可以通过野外采集或市场购买获得。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应根据养殖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每平方米放10~15个种螺即可。如果是人工建设的池塘,可高密度养殖,每平方可放100~500个(根据池塘大小),底泥厚度在10厘米以上,以方便田螺取食、休息。
投饵施肥
天然饵料旱田螺主要食取水中的微生物与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因此,养殖池应施一定的粪肥(各种人畜粪均可),以培肥水质,提供足够的活饵料。同时,田螺可以直接摄取粪肥中的残渣碎屑等有机物。
人工饵料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必须投人工饵料。人工饵料可以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每次投饵量,粪肥以田螺总重的3/10左右,米糠等精饵以田螺总重的1/10左右为宜,一星期至少投饵两次。
日常管理
水质管理养殖的水质应特别注意溶氧充足。如果氧气不足,不但影响田螺生长,甚至可能导致窒息死亡。因此应经常注意换注新水。另外,田螺怕暑不怕寒,冬天离水数天也不会死,而酷暑则数小时可以致死。如在水田中养殖,遇上高温季节应加深水体或增加荫蔽物,以利防暑降温。
防逃与防敌害田螺有越水潜逃的习性,所以要经常检查维修进出水口的防逃设备。要防止受化肥农药污染的水流入池中,防御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鸟类、家禽、猫、鼠等天敌混入池塘捕食田螺。
收获与销售
收获时机一般体重15~25克的田螺便达性成熟,在温度15℃以上便可繁殖。这时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拣拾,也可排水拣拾。
销售方式捕捞完毕后,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只要防止暴晒,保持田螺湿润,即可装车上市。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人工养殖旱田螺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农业项目。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细致的日常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旱田螺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