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

青蛙前期养殖枝术

2025-02-08 09:16:54 次浏览

青蛙前期养殖技术

一、池塘建设

青蛙的养殖池塘分为孵化池和养殖池。孵化池的面积通常要求在1亩以上,水体过小会导致水质不易稳定。养殖池的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孵化池的建设:根据蝌蚪孵化数量来设定孵化池大小,通常孵化池面积要求在1亩以上。水体过小,水质不易稳定。

  2. 养殖池的建设:在滩涂上方布置遮阳网,高约80厘米,或种植撒播水稻,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高温。每个蛙池之间用40目以上的网片分割开,高约1米。同时整个养殖场用围网架起网棚,进行封闭式遮盖,避免鸟类捕食青蛙。

二、孵化方法

青蛙的繁殖时间一般集中在3—4月。每天清晨收集卵块,应在产卵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受精卵动物极呈黑褐色朝向上方,植物极乳白色或淡黄色,朝向下方)。注意不要随意翻转卵块,避免受精卵的植物极和动物极发生颠倒。孵化池中可放置网箱进行孵化,网箱材料采用100目以上的尼龙网。网箱中间放置塑料框,用于盛放卵块。通常一个塑料框中放5~10个卵块,每个卵块约2000粒卵。若没有准备充足的孵化池,也可将卵块直接移至成蛙养殖池,此时的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投放 ~ 个卵块。养殖池水位要保持最高水位。将卵块投放于塑料框中,同时塑料筐固定在环沟中。

三、幼蛙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 培养活饲料:在幼蛙放养前,应准备好充足的活饲料(如小虾、小鱼、小蚯蚓等)。

  2. 消毒幼蛙池:幼蛙池在放养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幼蛙的健康生长。

四、幼蛙的放养

  1. 分级饲养:放养时应严格进行分级饲养,不能将不同规格的幼蛙放养在同一池内,这样可使同池中幼蛙尽量保持大小一致,防止大蛙吃小蛙现象的发生,以减少损失。在饲养过程中,同池幼蛙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其生长速度不一致。因此,还应按照幼蛙的大小定期进行调整分级(一般进行2一3次)。

  2. 确定放养量:一般在土池饲养时,每㎡放养体重4一5g的幼蛙80~100只;体重15一20g的幼蛙40一50只;在水泥池饲养时,其放养量可比土池大1一 倍。

五、日常管理

  1. 水质管理:养殖池的水温应保持在20-28℃,水质要干净。池塘要留三分之一的土地给幼蛙栖息。

  2. 饲料投喂:幼蛙还没有完全适应陆生生活,这个时候就要投入饲料1号,最后过渡到完全投喂。饲料质量和多样化。喂食量随着蝌蚪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3. 疾病预防:及时清除吃剩的食物和粪便,更换池水进行消毒,保持水质新鲜,减少疾病的发生。

六、注意事项

  1. 青蛙的特性:青蛙是双栖动物,既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在陆地生存,但是不能长时间待在水里或陆地上,所以青蛙的生长环境要具备水、陆的条件。

  2. 喂食技巧:青蛙以昆虫喂食,但是死去的昆虫是不吃的,没有办法提供活的昆虫,在喂食青蛙的时候要移动昆虫,造成昆虫是活着的假象。

  3. 气温适应:青蛙对气温是没有要求的,所以在养殖青蛙的时候不用担心青蛙会冷还是会热,天气冷的时候它们自己会冬眠,不用打扰它们就可以了。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青蛙的前期养殖,为后期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殖发发网
水缸养殖鳝鱼泥鳅 小虾龙虾养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