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养殖防草
1:蚯蚓养殖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蚯蚓养殖是一项既简单又有益的工作,可以在多种环境中进行。养殖蚯蚓不仅可以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等小型空间,还可以在蔬菜大田、果园、苗圃等大型场所进行。蚯蚓的养殖设备简单,管理方便,可以通过利用旧木箱、废桶、盆罐、竹筐、砖池、育苗温床等资源进行养殖。
蚓床的准备是养殖蚯蚓的关键步骤之一。蚓床的长度一般在3到7米之间,宽度在 到1米之间。蚓床的搭建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露天或室内的方式。露天方式通常采用稻草覆盖或遮阳网架设,而室内方式则可以选择在各种房屋内或盖石棉瓦的简易棚中进行。
放养措施也是养殖蚯蚓的重要环节。在规模化养殖蚯蚓的过程中,需要将基料放置在养殖场地内,堆放的高度应控制在20厘米左右,以便于建设培养基,并且要留有人行道,保证可以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饵料管理方面,蚯蚓的食性非常广泛,几乎所有植物残体、腐殖质、腐烂动物和生活垃圾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食物。在投饵前,需要将饵料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并将秸秆、杂草、甘蔗渣等切碎,加上猪牛鸡粪,堆成1米高的圆锥形,用草帘或塑料薄膜覆盖发酵。为了确保饵料的安全性,可以先用少量蚯蚓试喂,如果没有不良反应,才可以进行全面饲喂。
环境调控方面,蚯蚓适宜的温度范围在10到30摄氏度之间。蚯蚓对湿度的要求不高,相对湿度保持在60%到70%之间即可。通常情况下,新鲜牛粪可以直接投入使用,如果堆放时间较长且偏干,可以适当喷些水以保持湿度。
2:蚯蚓孵化及养殖注意事项
蚯蚓的孵化过程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在气温15到28摄氏度的季节里,每隔10到15天需要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床上进行孵化。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腺1到2对,有体腔管起源的生殖导管。性成熟时体表会出现环带,交配时可相互授精,卵产于环带中,脱落后形成卵茧,直接发育。
蚯蚓的生活环境一般在阴暗潮湿的泥土中,深度大约在10到30厘米之间。蚯蚓的养殖池修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修好蚯蚓池,采用半地下式,在地面向下挖50厘米深,地面上修砌15到30厘米,四周用砖砌,下面是土底。养殖蚯蚓的饲料(如家禽粪便、酒糟、蔗渣、剩余饭菜、废血和动物内脏等)的发酵处理是一个关键步骤。如果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导致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蚯蚓的生存。
3:蚯蚓养殖的具体操作步骤
蚯蚓养殖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容器:养殖蚯蚓的场所或容器要因地制宜选择。家庭养殖可以用水缸或水盆,也可以在空地上挖掘地穴等用以养殖,或是在菜园、果园中挖掘沟渠养殖,工厂化生产则是在厂房中使用有规律摆放的金属盒子等进行规模化养殖。
配制基质:养殖蚯蚓最重要的就是基质的配制。基质要使用腐殖土、淤泥和动物的粪便等进行腐熟熟化的工序后完成。
蚯蚓放种:将配制好的基质放入准备好的容器之中后,可以将买来的用作种虫的蚯蚓放在基质上,然后再盖上一层遮光用的报纸,等到蚯蚓全部都钻入土壤中之后,撤去报纸再盖上一层稻草以保持基质的湿润和遮挡光线。
日常养护:蚯蚓是一种只能生活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的生物,因此在日常养护中要把养殖蚯蚓的盆搬到阴暗处,并且确保上面覆盖的稻草能够完全挡住基质,降低光线照射的可能性。土温不能高于30摄氏度,在食料吃完后及时添加食料即可。
4:蚯蚓养殖的采收及利用
蚯蚓的采收方法有很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