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梅花鹿创业故事
养殖梅花鹿的创业故事
25岁小伙回乡创业迷上梅花鹿
孙超,一个25岁的年轻小伙,在黄土高原的陕北黄陵县阿党镇开办了一个梅花鹿养殖基地。他通过售卖鹿茸、鹿油、鹿胎膏等产品,每年能够获得10多万元的收入。梅花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人工种源是可以饲养的,但林业部门对饲养条件有严格要求。孙超的基地所养的梅花鹿是从东北引进的,经过3年多的繁殖发展,总数达到了30余头,每头的市场价格在一万五千元左右。
孙超对梅花鹿的养殖非常认真,他经常给梅花鹿打扫卫生,并用棍子追赶梅花鹿,以激发它们的野性和提高品质。孙超之所以对梅花鹿感兴趣,源于他在南方工作时看到许多老板注重养生,使用鹿茸煲汤或泡茶喝。鹿茸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市场价格很高。孙超通过网络搜集了各种梅花鹿驯养的信息,并最终决定回家养殖梅花鹿。
孙超的创业过程并不容易。他先是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了解到梅花鹿养殖的死亡率在15%左右,并且一头鹿的市场价格在15000-20000元之间。为了降低风险,他先养了5只梅花鹿,并逐渐扩大规模。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孙超已经掌握了梅花鹿的养殖技术,主要通过割鹿茸来获取收益。公梅花鹿长到2-3岁性成熟后会开始长鹿茸,新鲜的鹿茸在市场上能卖到10块钱一克。
返乡创业 致富有"鹿"
王在位,一位41岁的新农人,在外从事建筑行业多年。2021年,他认识了一位养殖梅花鹿的朋友,了解到养梅花鹿的经济效益较好,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2022年,学习了一身养殖技术的王在位回到家乡,在芦塘乡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用地、手续办理等方面的帮助下,引进了18头梅花鹿进行试养。
通过两年多的摸索,王在位对梅花鹿的习性非常熟悉,掌握了养殖、割鹿茸、繁育各个环节的技术。养殖梅花鹿的收入主要靠割锯鹿茸和繁殖产崽。公梅花鹿头上长出的角就是鹿茸,一般长到2岁后就可以割锯。一头成年公鹿每年能收取4斤多的鹿茸,市场价每斤可以卖到2000至3000元。目前,王在位的养殖基地共有31头梅花鹿,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也给周边农户带来了增收新渠道。
王在位表示,养殖基地通过在当地收购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既能缩减成本,又能增加农户收入。未来,他们计划完善养殖场设施,发展规模化养殖,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到梅花鹿养殖中。
90后新农人回乡创业 一"鹿"高歌
张甜甜,一位90后的新农人,于2019年返乡创办了鹿源农场,养殖梅花鹿。从最初的86头到现在的800多头,张甜甜通过不断摸索、学习技术、创新渠道,实现了梅花鹿的自繁自养。她的目标是开创一番新事业,成为新时代的农人。
张甜甜曾在郑州的一家工地学习工程技术,并在此工作了7年。虽然收入稳定,但她觉得自己远离家乡和亲人,人生没有多大意义。一次与家人的交谈中,她提出了返乡创业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通过网络了解,张甜甜发现梅花鹿全身都是宝,鹿茸是名贵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较大。于是,她决定辞掉工作,回家创业。
张甜甜前往辽宁省铁岭市,联系了一家规模较大的人工养殖场,学习梅花鹿养殖技术。学成后,她一次性购买了100余头梅花鹿,并修建了占地15亩的鹿源养殖农场。经过4年的发展,张甜甜的农场不仅养殖梅花鹿,还生产鹿茸酒、纯手工鹿肉酱以及其他鹿副产品,并采用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既扩大了梅花鹿养殖规模,又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未来,张甜甜计划继续完善养殖场设施,发展规模化养殖,拓展产业链条,并利用梅花鹿的观赏价值,推动当地农旅融合发展。
这些养殖梅花鹿的创业故事展示了新一代农人的创新精神和对传统农业的改革尝试。通过养殖梅花鹿,他们不仅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还带动了当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