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淡水黑鱼如何养殖方法
野生淡水黑鱼的养殖方法
1. 池塘的位置应尽可能远离居民区,以避免水污染,并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池塘的进出口必须安装防漏网,防止黑鱼逃跑。池塘面积以3亩-5亩为宜,水深为 米 米,底泥厚15厘米-20厘米,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
在放养前10天,每亩用80kg生石灰干法对池塘进行清洁消毒,4天后注水。然后在池塘周围的浅水区移植水生植物,如花生和水葫芦,生长后覆盖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1/5,供黑鱼栖息,有助于改善水质。
2. 鱼种放养选择大小在10厘米或以上(最好是10-14厘米,60-100克)、规格一致、无损伤或疾病的鱼类。最好在9月至10月初放苗。在进入池塘之前,在5%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建议每亩增加8000至9000尾左右。具体放养密度取决于水体条件和养殖规模。
3. 饲料投喂黑鱼是肉食性鱼类,以新鲜的小鱼和虾为主要诱饵。在养殖的最初阶段,鱼种喜欢吃活饵,因此需要喂养和驯化。在将鱼种放入池中后的第二天早上,要在池边投喂适量的死饵进行驯化,然后逐渐移到池边进行饲养。在鱼习惯吃死饵后,应在正常时间喂食,即每天上午9点和下午4点分别喂食一次,每日喂食量约为鱼体重的5-10%。
人工饲养时采取定时、定点驯化投喂方法。每天投喂两次,上午10时、下午3时。一般鱼种放养5天-7天后就能全部浮到水面抢食。投喂时要仔细观察食台附近黑鱼吃食情况,如食台附近黑鱼少、抢食不激烈时,表明鱼已吃饱,可以停止投喂。
4. 日常管理与水质控制经常换水,在炎热的夏天每7天换1/3的池水,半个月换3/5的池水;每30天向整个水池喷洒2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以改善水质,并将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35厘米。黑鱼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但在人工养殖过程中仍需注意疾病预防。主要疾病有出血病、皮肤腐病、疥疮病、鳃腐病等,主要以预防为主,做到病前预防,有病早治。
5. 疾病预防每隔20-30天喷洒一次维诺众养菌,以改善水质,并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35厘米。遇到恶劣天气、黑鱼浮头等情况时,喷洒维诺虾生命液消除应激反应,增强体能提高成活率。另外,边换水边用增氧器增氧的方法,直至鱼情稳定。
6. 注意事项黑鱼食性大,排泄物多,很快能使池塘水变肥。肥水能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起来,很容易造成池塘水中缺氧,因此,要特别注意水中溶氧的变化。一旦发生缺氧,要及时开增氧机。若缺氧比较严重时,可以采取部分水面杀灭的方法,即在池塘边2-3米的水面泼洒敌百虫,浓度为 。
来说,养殖野生淡水黑鱼需要注重池塘的选择与准备,合理的鱼种放养,科学的饲料投喂,严格的日常管理与水质控制,以及有效的疾病预防。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黑鱼的养殖产量和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