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菌藻平衡方法
水产养殖菌藻平衡方法
一、菌藻平衡的重要性
在水产养殖中,菌藻平衡是维持水体稳定和促进养殖生物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藻类和细菌在水体中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平衡。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消耗二氧化碳,同时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提供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这种相互作用不仅能够保持水体的溶解氧含量,还能抑制有害物质的积累,促进养殖生物的健康生长。
二、培藻技术要点
优良水源:确保水源中不含过量的消毒剂或杀藻剂,以免破坏藻种。
天气选择:应在晴朗的天气进行培水,因为阳光充足有助于藻类的快速生长。
培藻营养素:选择溶解性好、配比合理的营养素,避免使用大量化肥,以免造成池底有机质过多和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
三、培菌技术要点
培菌时机:在水体消毒后,细菌数量较少时,应及时补充有益细菌,使其快速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
有益细菌选择:常用的有益细菌包括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乳酸菌。
碳氮比:合适的碳氮比有利于有益细菌的繁殖,养殖中后期水体中缺乏碳源时,可使用“糖蜜”补充碳源,促进“菌相”和“藻相”的稳定。
四、藻与菌的调控措施
放苗前:在放养虾苗前5天~7天,合理施用藻类营养素和芽孢杆菌,优化养殖水环境,培养优良活饵料和有益生物絮团。
放苗后:虾苗和浮游动物摄食浮游微藻会引起水色变清,应及时补肥,促进浮游微藻繁殖,保持水质稳定。
养殖过程中:保持池塘“藻相”和“菌相”的稳定是对虾养殖管理过程最关键的技术环节。
五、特殊情况处理
在大雨、降温、转风向或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不当导致藻类死亡时,应施用芽孢杆菌分解微藻类残体,并补施无机复混营养素重新培养微藻。工厂化养殖和如东小棚养殖应尽量做到无藻或少藻养殖,以菌相为主的更好;而大水面养鱼、养虾则相对要偏向藻相为主。
六、实例参考
荆州市江陵县的一家小龙虾养殖合作社通过菌藻平衡,调节好水质,不仅减少了投入,还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收入。这说明菌藻平衡在实际养殖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菌藻平衡是水产养殖中维持水体稳定和促进养殖生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培藻和培菌技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控,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