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泡桐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1. 繁殖方法泡桐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埋根育苗和播种育苗。播种育苗一般在2-3月进行,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和消毒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催芽:将种子放入35-40℃的温水中浸泡约半小时,冷却后再放入15-25℃的温水中继续浸泡12-14小时。每天用大约35℃的水冲洗1-2次,不翻动,一般3-5天后种子萌动后即可播种。也可以采用湿沙催芽,大约需要10-15天,定期浇水,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之间。
采根:从落叶后到发芽前都可以进行采根。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采集1、2年苗木出圃后留下种根,或是从生长健壮的大树中选取2-3厘米粗的侧根,再将其剪成长度约为15-20厘米的根段,平剪大头,小头则采取斜切方式,并晾晒2-3天。
埋根:埋根方式可以采取直埋或斜埋,不过以直埋为佳。也可以选取20厘米左右粗的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枝条,然后将其剪切成长度为20厘米左右的插穗,以进行扦插育苗。
2. 养殖环境泡桐的耐干旱能力较强,养殖泡桐时将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38摄氏度即可。若温度低于零下25摄氏度时会遭受冻害。泡桐对土壤有较高要求,主要表现在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和疏松程度上。若土壤较粘重或过涝,则会使泡桐生长不良。
3. 水分管理泡桐在湿润的土壤中生长较好,在生长旺季的时候浇水要充足,不可积水。在幼苗期和抽叶期间浇水要充足,每天浇水一次最佳。夏季高温每天除了正常浇水外,还要向叶片喷洒水雾1~2次。秋凉后逐渐减少浇水次数,最好见干见湿即可。
4. 施肥管理在生长期间应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进行,肥料主要以腐熟的堆肥溶液为主,最好每隔半个月施加一次。秋季后可适当追施1~2次的磷钾肥,以促进花叶的生长,冬季停止施肥。
5. 修剪处理泡桐的长势很好,进行适当的修剪能利于植株的生长。可在春季抽叶期间进行适当的摘心处理,以促发分枝,减少养分的消耗。在生长期间长势较好可进行合理的疏剪处理,以增加冠内的通风透光性,还可以促使养分更为集中。
6. 病虫害防治泡桐的主要虫害有大袋娥、金龟子,病害则有炭疽病、黑豆病等。防治方法主要是人工捕杀或放家禽吃掉它们。泡桐最宜受大袋蛾为害,可用3000~3200倍敌杀死药液进行防治。防治炭疽病和黑豆病可将硫酸铜和碳酸氢铵按照1:10的比例混合,密封24小时后,配制200倍液喷洒幼苗,效果较好。
7. 光照管理泡桐喜欢光照足、温暖的环境,不耐寒。在种植的时候要选向阳的地块,促使植株多晒太阳。即便是夏季的强光也不用担心,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8. 注意事项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土壤选择:选择通透性好、排灌方便的地块。
株行距:小苗长到长15-20厘米,粗 厘米之间时进行移植,株行距一米乘以一米的距离。
肥水管理:小苗生长发育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以促进其旺盛生长。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术,可以有效地养殖泡桐,使其健康快速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