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的养殖方法有哪些
贝母的养殖方法
选址整地贝母种植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利于贝母的健康生长,避免因积水导致的鳞茎腐烂。
繁殖方式贝母主要采用鳞茎繁殖,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鳞茎作种。种植时,行距一般为15~20cm,株距为种鳞茎直径的2~4倍,种植深度为种鳞茎高度的 ~3倍。保持适宜的种植深度可以避免地表高温的影响,并使鳞茎组织致密,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最好采用浅沟条栽法,覆土后应践踏严紧。
田间管理1. 灌溉排水:从下种到出苗期间,土壤应保持一定湿润。出苗到现蕾期,遇久旱需灌水抗旱。越夏保种期间,雨后要及时排出积水,以防鳞茎腐烂。
追肥要点:贝母喜肥、耐肥,施足基肥和及时合理追肥是培育壮苗提高产量的关键。生长周期较短,应以施足基肥为主,追肥视情况施2~3次。第一次在苗齐时,每亩泼浇人畜粪1000~1500kg或尿素 ~10kg;第二次在现蕾时,施肥量同第一次。在“冬至”前后重施腊肥,以人粪尿每亩750~1000kg,再加施75~100kg饼肥,盖薄土后再铺厩肥或垃圾肥1500~2500kg。
过夏管理:过夏期间一定要设法降低地温,防止地下鳞茎烫死而腐烂。地上可套种瓜类、豆类、玉米、蔬菜及甘薯等作物遮荫,降低地表温度。同时,要尽量避免人、畜进入踩踏,以免造成局部积水,致使鳞茎腐烂。
病虫防控1. 灰霉病:主要为害茎、叶,病斑在温湿度适宜时会产生灰色霉状物。一般于3月下旬始发,4月中旬盛发。长期连作田,病害发生早,为害严重。
黑斑病:多雨年份常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片感病后从叶尖开始发病,病部与健部有明显的界限。3月下旬开始发生,病菌以菌丝随病残组织遗落在土中越冬,第二年再次侵染引起为害。
干腐病:主要为害浙贝母鳞茎,被害鳞茎的鳞片呈褐色皱褶状,鳞基部呈青褐色,有时鳞片腐烂成空洞。6-8月为害较重。
蛴螬: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在4月中旬起小量为害贝母鳞茎,过夏期为害盛,11月中旬以后停止为害,受害鳞茎呈麻点状,严重时甚至被咬碎。
其他注意事项1. 温度:贝母喜凉爽环境,生长适温为13~16℃。高温会影响其生长,因此夏季应采取措施降低地温。
光照:贝母对光照有一定要求,成长旺盛的时节应多接受光照,但需避免强光直射。夏季应置于阴凉环境中。
浇水:成长期内要及时浇水,但不可过量,避免积水。冬季应注意控水,防止结冰。
施肥:由于根系不太发达,贝母吸收肥的能力较差。最好选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并及时补充肥料。
修剪:在现蕾时,若不想留种子,应将花蕾摘除,以避免消耗过多养分。
繁殖与分株贝母常用鳞茎繁殖的方式,可在五月末至六月初进行。挖取地上的鳞茎,按其体积分开,用湿润的沙土作为栽培基质。采用此方式,大约一至两年后即可收获。若采用有性繁殖方式,则需六年左右才能收获。
品种选择与养护贝母花有多种观赏性好的品种,如皇冠贝母、花贝母等。养护时应选择合适的品种,并使用排水良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