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冬季加温除湿方法
1: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猪舍除湿的有效方法。通过通风,可以带走猪舍内的潮湿气体,吹干地面,并排除污浊的空气,换进新鲜空气。这不仅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还能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在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需要注意控制通风量,避免舍内温度过低。建议在通风前提高舍温,确保舍内风速不超过每秒 米 米。
2:使用吸附剂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经常使用草木灰、煤灰渣、生石灰、木炭等吸附剂。这些物质不仅能吸附水分,还能吸收空气中的臭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使用吸附剂,可以有效降低猪舍内的湿度,创造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3:勤换垫草垫草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容易吸收粪尿的水分或被粪尿污染。因此,定期更换干燥的垫草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勤换垫草,可以明显降低猪舍内的湿度,保持地面的干燥,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合理密植在冬季,合理密植也是降低猪舍湿度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适当的密植,可以促进空气流通,降低空气湿度,从而为猪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合理的密植还能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养殖效益。
5:覆盖地膜采用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且可以减少灌水次数,是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棚室内采用大小垄距相间、地膜盖双垄的办法,浇水时沿地膜下的小垄沟流入。地膜阻止了水分的蒸发,也就防止了浇水后棚室内空气湿度的大幅度提高。
6:升温降湿棚室内气温每升高1℃,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下降3%~5%。采用升温降湿方法既可满足蔬菜对温度的需要,又可降低空气相对湿度。3~4小时后棚温低于25℃时可重复一次。
7:合理浇水浇水是导致棚室内湿度增加的主要因素。浇水的次数和每次的浇水量,需根据天气、土壤状况、蔬菜种类、生长期及生长势而定,一般应浇小水或隔沟轮浇,切忌大水漫灌。果菜类蔬菜的定植水和缓苗水要浇透,在结果期要供水充足,其他时期则一般不需浇水。一般可在晴天上午10~12时浇水,并配合通风排湿。有条件时,可采用膜下沟灌或滴灌,以减少灌水量和蒸发量。
8:多层覆盖保温外界气温较低时,可采取多层覆盖的方式进行保温。温室大棚一般采用三层覆盖,有些还要进行地面覆盖。三层覆盖即一层棚膜、一层二道膜、一层小棚膜。三层覆盖一般可使棚内比露地的夜晚最低气温高 ℃左右。夜间小棚上覆盖草帘,保温性好,但操作较费工。地面覆盖可增加土温、降低棚内湿度。采用畦面铺地膜、畦沟铺稻草的方法,成本小、效果好。
9:增设墙体保温层具体方法:用普通农膜或旧薄膜,剪裁成宽3米左右、膜长=温室长度+山墙长度的长幅,然后将薄膜两端用熨斗加热,粘结成10厘米左右的缝筒,各插入3米长的木棍,将其拉开、拉紧包住后墙与山墙。然后在墙与薄膜之间的缝隙内填满碎草,厚度30厘米左右,再用泥土把薄膜上部边缘埋压于温室后坡上。采用此法,墙体热量不再向外散发,克显著提高温室内的夜间温度,对稳定严寒时期的夜温效果明显。
10: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增温按照栽培畦的大小挖宽60~70厘米,深25~30厘米的沟,内填秸秆,并放置专用微生物菌剂,秸秆上面覆土约20厘米,灌水至秸秆能够浇透。秸秆在微生物作用下可逐渐分解,并释放热量与二氧化碳,此措施可提高根层土壤温度约2℃左右,还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和生态环境,为作物补充二氧化碳。
11:点火增温如果遇到强寒流袭击,室内夜间温度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