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鸡养殖技术
禾鸡养殖技术
1. 严格保温
温度是禾鸡育雏的重要条件,必须控制好适宜、恒定的温度。特别是在雏鸡阶段,温度的控制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一周龄的禾鸡适宜30℃左右的气温,二周龄的禾鸡适宜20℃以上的气温,一个月后就能适应室外的气温,可以在屋外自由活动。
2. 控制湿度湿度育雏湿度过大,雏禾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湿度过低,雏雉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雏禾鸡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受阻,毛发焦干,出现啄毛、啄肛现象。因此,应保持适宜的湿度,通常情况下,湿度应保持在60%-70%之间。
3. 合理密度育雏野鸡密度大小直接影响雏禾鸡的生长发育。密度大,雏禾鸡生长速度减缓,易发生啄癖。因此,应按时调整雏禾鸡的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雏禾鸡,2周龄每平方米40只,从3周龄起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到7周龄时为15只。
4. 光照控制雏禾鸡的光照基本与家鸡光照制度一样,但是禾鸡胆小,敏感易惊吓,在控制光照开关应采用渐暗、渐明式开关调控器,避免引起对雏禾鸡的惊吓刺激造成意外损失。八周龄以后能独立生活到一燕前或上笼育肥前阶段的鸡,也称童鸡。此阶段应逐渐减少光照时间,以促进禾鸡的发育。
5. 及时断喙禾鸡易发生相互啄斗,到2周龄时,就有啄癖发生,应对其进行断喙。在14-1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7-8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由于禾鸡喙部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断喙。断喙前2天要作好准备工作,为防止禾鸡应激,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维生素K3,连用3天,同时料槽中饲料应加满。
6. 初饮与开食雏禾鸡从出雏器出来后24-36小时,应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雏禾鸡35温开水,为防白痢、大肠杆菌病,在水中加入 %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或葡萄糖。在雏禾鸡进行初饮后2-3小时,将饲料用水调制到干湿适中,均匀撒在开食盘中或垫纸上,诱使雏禾鸡采食。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时内采食完,少给勤添,防止饲料腐败。1周后饲料中拌1%-2%砂砾,以助消化。
7. 饲料与日粮搭配禾鸡的饲料应以易于消化的饲料为主,并适当添加青绿饲料。头三天内可让小鸡自由采食,尽快使小鸡学会觅食。三天以后,每天喂6次,再往后,次数逐渐减少。饲料要拌成半干半湿状态。喂青绿饲料,开始可以少一些,以后可以多一些,但最多不要超过总饲料量的40%。
8. 每次喂料都要清除残余饲料,保持食槽清洁,不喂发霉变质饲料,鸡舍要干燥,还要注意防疫防病,及时接种鸡痘和疫苗。鸡舍内要保持黑暗与安静的环境,使鸡饱食后安睡。
9. 防疫防病每周用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8~9周龄的禾鸡要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接种,并预防禽霍乱或球虫病的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提高禾鸡的养殖成功率,确保禾鸡健康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