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芦笋的养殖方法及管理

2025-02-11 09:47:04 次浏览

芦笋的养殖方法及管理

一、芦笋的种植方法

  1. 处理种子 - 先将种子用温水(25-30℃)浸泡3-5天,每天换水1-2次,直到种子吸足水分。

    • 将种子放入容器中,拌入细沙或蛭石,盖上湿毛巾,放在温度为25-30℃的环境中进行催芽,每天翻动2次,直到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2. 育苗 - 配制营养土:准备腐熟农家肥30%、草炭30%、陈炉灰20%、农田土20%(无农药残留),并加入磷酸二铵50g/kg营养土。

    • 采用营养钵育苗:准备好大小为8×12cm的营养钵,每个营养钵中播1粒种子,播种深度为2cm,随后覆土2cm并浇透水。

    • 温湿度管理:适宜芦笋发芽的温度为25-28℃,出苗后温度保持在25℃,不宜高于30℃或低于8℃,保持土壤湿润。干旱时需及时浇水,并注意除草。

    • 定植前的准备:在定植前7-10天进行通风炼苗,使芦笋适应外界自然环境,达到健苗标准,要求有地上茎3条以上,地下贮藏根5-7条。

  3. 定植 - 选地:选择地势高、排水通畅、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

    • 整地施肥:将土地深翻20-25cm并起垄,垄宽 ,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kg、三元复合肥25kg作为底肥。

    • 定植:定植的株距一般为30-40cm,用铁锹挖出定植沟,深30cm,宽30-40cm,在沟内施入三元复合肥25kg+有机肥1500kg(每亩),并混合均匀,再撒入厚度为10cm的表土,要求沟的中心稍微高一些。然后将笋苗放入沟内,大壮苗每穴1株,弱小苗每穴2株,接着覆土浇水。

二、芦笋的管理方法

  1. 苗床管理 - 出苗前床温白天保持在20-30℃,晚上不低于12℃。

    • 当70%的幼苗出土时,去除平铺地膜并逐步通风炼苗。

    • 当幼苗高20厘米左右时,可采取通风不揭膜的办法,使幼苗适应外界环境。

    • 保持苗床湿润,及时去除苗床杂草,发现蚜虫等害虫及时喷药防治。

  2. 田间管理 - 对于需要二次留茎的笋田,芦笋采收结束后,要及时清园,留养母茎,以免影响秋发。

    • 重施秋发复壮肥,促进秋茎旺发,扩大植株光合作用,积累更多养分,为来年丰产打下物质基础。

    • 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3. 水分管理 - 芦笋根部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可耐干旱,但在采收期不可缺水,应保持土壤湿润。

    • 土壤干旱会降低产量,也不耐水涝,不可有积水,容易出现沤根腐烂的现象。
  4. 施肥管理 -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

    • 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5. 采收管理 -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

    • 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

三、芦笋的生长环境

  1. 土壤:芦笋适合在土壤层深厚、疏松、透气性强的土壤内生长,pH值在 为宜,可耐轻盐碱
养殖发发网
植物角养殖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