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操作规范
养殖技术操作规范
一、四大家鱼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1. 生产环境规定
产地选择: 产地必须选择在周边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日照充足、饲料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生态环境良好区域。
水源: 水源丰富、水量充足,随时可满足增养殖用水。上游及附近无危及水产品增养殖的污染源,水质良好,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江、河、湖、水库、工厂余热水等均可作为渔业用水。
2. 养殖设施
- 池塘: 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与宽之比以2:1或5:3为宜。池塘方向一般以南北向为好。池底应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高差10-20厘米。池塘坡度以1: 或1:3为好。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要完善,一般采用沟渠。进水口与出水口应尽量远离。各个池塘的进、排水沟渠要独立设立。池塘应具有防漏、防逃、过滤等设施。如能配备蓄水池更理想。
3. 苗种质量
鉴定与辨认: 可参照各类鱼苗、鱼种、亲鱼的国家质量标准。
引进准则: 养殖水产品的引进包括亲本的引进和养殖用的苗种引进。引入后的鱼种,必须先在封闭的环境下暂养一个月以上,期间必须随时接受有关部门对引入的鱼种进行健康状况及生长状况的检测及查询。经确认许可后方可开放养殖。引进的苗种必须具有不污染和不破坏生态环境等特性。违规引进及由此发生疫情传播和破坏生态环境者,除令其补偿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应根据其情节轻重,由执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 饲料使用准则
饲料质量: 无论使用单一饲料或配合饲料,其质量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添加剂: 在饲料中添加的矿物质、维生素和油脂,其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添加量应符合专业(行业)或地方标准规定的值或标准中推荐值。为防治疾病或促进生长目的而选用抗生素类及其他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者,其原药质量应符合国标,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用的药物。
5. 肥料使用准则
施肥目的: 施肥主要用于池塘养殖,针对的养殖对象主要是鲢、鳙、鲤、鲫、罗非鱼等。
肥料种类: 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
施用措施及数量控制: 可参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控制。
6. 渔药的使用准则
使用规定: 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经获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号的鱼药。
推广使用: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鱼药,倡导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防治。
禁用渔药物种: 见相关法规和标准。
7. 养殖技术规范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池塘修整、清除过多的池底淤泥等。
放养模式: 可参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放养。
饲养管理: 主要是做好水环境管理与投饲管理。
二、奶牛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1. 防冻保暖
- 牛舍保暖: 将牛舍迎风面的门窗、墙缝堵严,防止贼风侵袭。可通过设置天棚、挂门帘、设挡风障、建塑料暖棚等措施提高圈舍的防寒保温性能。充分利用烟道、土暖气、煤炉等设施向舍内供暖。冰雪天气,尽量减少奶牛圈外活动。
2. 地面铺垫草
- 防湿防滑: 注意保证牛舍内适度通风,相对湿度不宜超过55%。牛舍尽可能少用水冲洗地面或不用,并保证适度的通风,及时清理粪便,定期在牛床上铺垫干垫草。
3. 增加精饲料的饲喂量
饲喂标准: 一般比饲养标准高15~20%,即增加20%的混合精饲料。饲料种类要尽可能多样化。
饲喂管理: 应喂给足量的优质干草和一定数量的酒糟、胡萝卜、玉米糖渣等多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