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危害养殖方法大全
黑鱼的养殖方法
1. 养殖环境准备黑鱼是一种淡水底栖性鱼类,适应性强,能够在0到41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生存,最佳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为16到30摄氏度。养殖黑鱼的池塘应选择远离居民区的位置,以避免水污染,并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池塘的进出口必须安装防漏网,防止黑鱼逃跑。
2. 池塘消毒与水生植物移植在放养黑鱼前10天,每亩使用80公斤生石灰进行干法消毒。4天后注水,并在池塘周围的浅水区移植水生植物,如花生和水葫芦。这些植物的覆盖面积不应超过池塘面积的1/5,为黑鱼提供栖息地,同时有助于改善水质。
3. 鱼种选择与放养选择大小在10厘米或以上(最好是10-14厘米,60-100克)、规格一致、无损伤或疾病的鱼种。建议在9月至10月初放苗,放养前在5%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每亩放养8000至9000尾左右,具体放养密度视水体条件和养殖规模而定。
4. 饲料投喂黑鱼是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杂鱼为食。在养殖的早期阶段,对于体型较大的杂鱼,应切碎后喂食。每天的喂食量约为鱼总重量的5%。也可以使用人工混合饲料,配方包括鱼粉40%、豆粕22%、酵母粉5%、豆饼10%、 粉10%、麦皮 %、盐2%、维诺鱼用高维 %、维诺霉清多矿 %、维诺复合益生菌 %。投喂时应注意时间、位置、质量和数量,培养黑鱼良好的饮食习惯。
5. 水质管理在高温季节,每7天更换1/3的池水,每半个月更换3/5的池水。具体水质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控制,最好保持微游水养殖。每隔20-30天喷洒一次维诺众养菌,以改善水质,并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35厘米。遇到恶劣天气或黑鱼浮头等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应激反应,增强黑鱼的体质,提高成活率。
6. 疾病预防与治疗黑鱼虽然抗病能力强,但在深秋时节管理不善也会导致疾病。常见的疾病有出血病、皮肤腐病、疥疮病和鳃腐病等。预防措施包括冬季清塘消毒、投喂新鲜饵料、加强水质管理和定期消毒换水。一旦发现疾病,应及时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黑鱼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1. 出血病出血病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发病时鱼鳍和鱼鳃的侧部出现出血条纹,病情发展迅速,3-4天内可能导致大量死亡,多发于6-9月高温时期。防治方法包括冬季清塘消毒、注意饵料新鲜性、加强水质管理和定期消毒换水。发病时可使用鱼复康2号拌料喂食,按说明书操作,一周内可治愈。
2. 赤皮病赤皮病由萤光极毛杆菌感染引起,发病时黑鱼体表有局部出血症状,继而出血脱鳞,导致黑鱼行动不便,摄食量减弱,常漂浮于水面。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水质管理、发病后及时泼洒生石灰清塘、使用消毒药剂消毒灭菌,并在饵料中添加口服鱼服康,按说明书喂食,3-5天内可治好。
3. 水霉病水霉病由水体中的水霉病菌感染引起,可在黑鱼生长的各个阶段发生。感染前期不易发觉,待温度上升至适宜生长时会突然爆发,几天内遍布鱼身,最后导致鱼身长有白色絮状物。防治方法包括在放养前用石灰粉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注意养殖密度,防止黑鱼在游动时擦伤,发病时用浓度较低的食盐水浸泡即可杀死病菌。
4. 车轮虫病车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