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鲜鱼养殖技术
贵州鲜鱼养殖技术概述
贵州地区的鲜鱼养殖技术主要包括草鱼苗养殖技术、黄颡鱼苗养殖技术和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草鱼苗养殖技术
草鱼又叫鲩、油鲩、草鲩、草根等,、河、湖泊中,现多为人工池塘养殖。草鱼属食草性鱼类,养殖简单,生长迅速,且由于肉质细嫩,深受人们欢迎,因此成为各地主要养殖鱼类。
养殖特点- 体形特征:体延长,腹部圆,体后部侧扁。口端位,上颌较下颌稍长。口角无须。鳃耙短小。眼中大,位于头侧的前半部;眼间宽,稍凸,眼间距约为眼径的3倍余。
饲料选择:草鱼饲料目前主要有颗粒饲料和青饲料2种,这2种饲料既可以单饲喂,又可2种间隔搭配饲喂。
杀虫管理:草鱼需要定期进行杀虫。在投喂区域内,定期使用杀虫药,6-10月份,每15d杀虫1次。养殖人员可以将定量杀虫剂在草鱼放养之前投入到鱼池内。
混养技术:合理的搭配混养是草鱼池塘养殖成功的关键技术。池塘中以养草鱼为主,混养少量的鲢和鳙这3种鱼进行搭配混养。
黄颡鱼苗养殖技术
黄颡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水质管理和饲料投喂。
养殖要点- 水质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每半月施用1次生石灰,每亩用15~20千克全池泼洒,控制池水pH值以创造有利于黄颡鱼生长的环境。
巡塘管理:经常巡视池塘,观察池鱼动态。每天要早、中、晚巡视池塘3次。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白天可结合投饲料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池鱼活动和摄食情况。近黄昏时检查全天摄食情况,有无残剩饲料,有无浮头预兆。
网箱养殖:在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中开展网箱养殖黄颡鱼,能有效地利用水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网箱的规格以12~24米2为宜,箱深在 ~ 米。鱼种放养密度一般在150~300尾/米2。
鲟鱼流水池养殖技术
鲟鱼是目前水产养殖中最原始、最古老的养殖鱼类,其寿命长、体型大、营养价值高,并具有一定的抗癌和美容效果,是一种名贵的特种淡水养殖品种。
养殖要点- 鱼池建造:流水池主要由流水渠、鱼池和排水渠3个部分组成,而且三者之间有20~30cm高程差。养殖池以长方形、圆形、四角圆钝的八角形结构为佳。
水质要求:水源需选择水质较好、水量充足的水体,如泉水、水库水或河水等。鲟鱼为冷水性鱼类,其生活环境水温较低,范围为8~26℃。
鱼种放养:鲟鱼鱼种放养最好选择体重在100g以上且体表完整无损伤、有活力的鱼。放养密度主要根据池塘水体溶氧量、交换量的变化而改变,但不宜超过16kg/m3。
饲料投喂:饲料投喂是鲟鱼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必须保证饵料品质质量和营养平衡。通常情况下,鱼种日投饵率为3%,成鱼日投饵率 %,投喂频率为3次/d。
饲养管理:每天巡塘4~5次,注意观察鲟鱼摄食、活动情况,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同时定期对池塘水体及底部进行清污处理,避免粪便、残饵等有害物质的积累。
贵州地区的鲜鱼养殖技术涵盖了草鱼、黄颡鱼和鲟鱼等多种鱼类的养殖方法。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需要根据具体的养殖环境和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鱼类的养殖产量和质量,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