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中药菊花养殖方法大全集

2025-02-11 09:41:28 次浏览

中药菊花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选择适宜的土地,每亩施圈肥或土杂肥4000~5000kg,捣细撒于地内,深耕20~25cm,使土肥均匀,耙细整平,做平畦,以待栽植。

繁殖方法药用菊花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压条、分株等,其中以分株繁殖简便易行,故多采用。具体步骤如下:

  1. 分株繁殖

    • 第二年“清明”前后扒去覆土,以利幼苗生长。

    • “谷雨”至“夏至”前后,苗高6~1Ocm时,将幼苗及老根刨出来,轻轻去掉覆土,选健壮幼苗,顺其根茎,带着下端一段白色根茎劈下做种苗。

    • 然后在整好的畦田内,按行距45cm、株距30cm,挖6~1Ocm深的穴,每穴放苗2~3株。将幼苗的白色根茎部埋于土内,培土压紧,栽后即浇水,以后每隔2~3天浇1次水,连浇3次,保持地面湿润,约10天即可成活。

田间管理1. 松土打顶

  • 成活后不宜常浇水,防止徒长,应经常以锄地松土为主,头一二次要锄深,使土地疏松,以后浅锄,保持表土干松,地下稍湿润,使根向下扎,地上部分长的稍缓慢。

  • “芒种”前后,苗高20cm左右时,第一次打顶,选晴天,将顶梢掐去,使其分枝,留15cm左右高的茎。打顶后,按每亩追施尿素10kg,撒于植株附近,旱时浇水。

  • “立秋”前后,再将分枝顶梢掐去,促使多结花蕾。

  1. 追肥

    • 第二次打顶后,按每亩施干大粪250~400kg或豆饼50~80kg,捣细撒于根旁,然后锄地,同时将行间的土培到根茎上,形成1O~15cm高的垅,培土后向沟内浇水。旱时浇水,促使开花整齐,提高产量。雨季注意排涝,地内不可积水,否则易烂根。“人伏”以后,锄地要离植株根部稍远,以免伤根。
  2. 防治病虫害

    • 叶枯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病斑,病斑中心灰白色,周围有一淡褐色圈。后期病斑表面散生小黑点,病斑扩大后,叶片逐渐干枯。防治方法包括收获菊花后将地内残枝病叶集中烧毁,栽种时选健壮无病种株,前期控制水分,雨季注意排涝,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再喷洒等量式波尔多液或65%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 菊花霜霉病:危害叶片和嫩茎,春秋两季均能发病。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无病地块种植,将移栽小苗用40%乙膦铝250~300倍液浸泡5~10分钟进行消毒,春季发病时喷洒40%乙膦铝250~3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2次,秋季发病时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50%瑞毒霉5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续3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间隔期不少于21天。

    • 菊花褐斑病:危害叶片。防治方法包括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后,及时喷洒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在采收菊花后,割除地上部分,集中残株病叶烧毁,以减少越冬病源。

    • 黄萎病:在土壤水分较多,气温在2

养殖发发网
文竹盆景夏季养殖方法 母猪养殖技术素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