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水产养殖技术分析技巧

2025-02-10 09:55:01 327次浏览

水产养殖技术分析技巧

一、水质控制技术

水质控制是水产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根据池塘养鱼的技术措施,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和产量。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1. 池水透明度:池水透明度可以直接反映水的肥度。为了充分利用池塘的初级生产力,提高鲢鱼、鳙鱼的产量,全年透明度的控制应遵循“两头小、中间大”的原则。具体来说:

    • 6月份之前,鱼的规格较小,水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对鲢鱼、鳙鱼较为适口,此时应适当补施化肥,增加肥度,透明度控制在20~25厘米。

    • 6~8月份,正值高温季节,鱼类摄食旺盛,水中溶解氧迅速减少,氨氮量增加,水的肥度也迅速增加。此期间应适当提高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通过调换池水的方法来进行调节。

    • 9~10月份,随着水温逐渐下降,溶氧状况也随之好转。此时池塘载鱼量相对增大,应兼顾肥水鱼的生长,池水透明度可适当降低,宜控制在30厘米左右。

  2. 池塘的补水和排水

    • 补水:放养初期,池水不宜太深,应控制在1~ 米。水浅水温高,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以后逐步补水,高温季节水深应保持在 米以上。补水的原则是“两头少、中间多”,即春季和晚秋少补水,高温季节多补水。具体来说,春季3~4月份每10天补水1次;5~6月份每周补水1次;6~9月份每2天补水1次。补水量要视池水的水质指标而定,氨氮量高、水太肥时要多补。

    • 排水:排水的目的是使鱼的排泄物、残饵和氨氮量高的下层水排出,以减少夜间水中的耗氧量,相对增加溶氧量,防止水质恶化。排水的时间应在夜间和清晨,此时水中溶氧低,水中出现分层现象。一般排水集中在6~9月份约120天的时间里。有条件的池塘每周排3次,每次排水量为水体的1/20,每半个月大排1次,约占水体的1/5,并在排水的同时对投饲场所进行冲洗。

  3. 生石灰的应用:生石灰在水中形成氢氧化钙,经常使用可以保持水质具有适宜的碱度、硬度和缓冲能力。特别是对于淤泥多的老塘,生石灰可以促进有机物质矿化,为浮游生物的繁殖提供营养。一般每半个月施用1次,每667平方米用量为20千克,可用水调成混悬液全池泼洒。

二、增氧机械的应用和配套

增氧机在高产地区的精养鱼塘中应用广泛,因为精养鱼塘载鱼量大,遇到池水缺氧时容易造成浮头和泛塘。以下是关于增氧机的应用和配套的几点建议:

  1. 增氧机的应用:目前大多采用叶轮式增氧机,它具有搅水、曝气、增氧的综合作用。据测定,一般叶轮式增氧机每千瓦小时能使水中增氧1kg以上。

  2. 增氧机的配套:增氧机的动力配备要根据各地区的生产水平和要求达到的产量来决定。目前上海市郊区精养鱼塘每亩(667平方米)净产700kg左右,装机量每亩(667平方米)为 千瓦,即一口10亩(6670平方米)的池塘宜装 千瓦的增氧机2台。

三、鱼种的选择和饲养密度的设置

  1. 鱼种的选择:优质鱼种具有生长快、成活率高、病害少的特点。在选种时要注意鱼种的,提倡由自己或附近的池塘进行培育的方法,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防治了鱼在运输过程中受伤或带病。在鱼种放养时,适宜放养大规格鱼种。放养鱼种的规格越大,成鱼规格越大,成长时间也能相应地缩短,从而延长成鱼的生长期。

  2. 饲养密度的设置:池塘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最多饲养鱼的总重量是有限制的,即鱼载力。

养殖发发网
大型植物客厅养殖方法 鱼缸消化菌养殖方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