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鹅怎么养殖方法
2025-02-05 09:50:35 436次浏览
如何养殖蛋鹅:提高产蛋率的关键方法
1.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对于蛋鹅的养殖至关重要。鹅对温度比较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产蛋性能。一般来说,温度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最为理想。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鹅的食欲和产蛋率都会达到最佳状态。
2. 合理调整日粮配比蛋白质是影响鹅产蛋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产蛋高峰期,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应保持在20%以上。还需要补充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鹅的生长和产蛋需求。可以使用维诺霉清多矿、维诺鹅用高维等产品来补充这些营养素。
3. 合理喂食每天分三次饲喂鹅,每次饲喂量为200g~250g混合精料,其中一次应在晚上9点进行。夜间饲喂有助于提高产蛋率。除了精料外,还应允许鹅到田地、沟渠、池塘、草地等地寻找杂草、昆虫、小鱼和虾等天然饲料。
4. 保持清洁卫生鹅舍和运动场应每天打扫,并定期消毒。料槽和饮水器每周应刷洗一次,并进行消毒处理。养鹅场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昆虫和苍蝇的繁殖和传播。进出鹅场的人员和车辆应进行消毒,并在入口处设置消毒池。
5. 保持适当的公母比例公鹅与母鹅的比例应保持在1:6。公鹅的存在可以刺激母鹅的性功能活动,从而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
如何养殖蛋鹅:注意事项及管理技巧
1. 饲养方式对于规模化的养鹅场,建议采用全舍饲的方式饲养。要加强戏水池水质的管理,保持清洁。舍内和舍外运动场也要每日打扫,定期消毒。对于小规模和单品种饲养的种鹅,可以采用放牧与补饲相结合的方式。放牧时应选择路近而平坦的草地,避免鹅在上下坡时受伤。
2. 补料技巧产蛋鹅的补饲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喂得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鹅的产蛋性能。粪便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反映鹅的消化状况。最后要看产蛋情况,产蛋鹅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需求较高,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也较多。
3. 防止产窝外蛋母鹅有择窝产蛋的习惯,第一次产蛋的地方往往会成为其固定的产蛋场所。因此,应在鹅舍内设置产蛋箱(窝),并训练母鹅在产蛋箱(窝)内产蛋。舍饲鹅群每日至少集蛋3次,放牧鹅群应在产蛋结束后再外出放牧,以减少种蛋的丢失和破损。
4. 人工补充光照光照时间的长短和强弱会影响鹅的生长和繁殖。在临近产蛋时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刺激母鹅适时开产。在生长期采用短光照,然后逐渐延长光照时间,可以促使母鹅早开产。人工光照的广泛应用,可以克服日照的季节局限性,创造符合家鹅繁殖生理功能所需要的昼长光照。
5. 控制就巢性就巢性会影响鹅的产蛋性能。可以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如提供舒适的产蛋环境和合理的饲料配比,来控制鹅的就巢性。
6. 利用年限鹅是长寿家禽,多数鹅种母鹅的年产蛋高峰在第二至第四个产蛋年。因此,要充分发挥母鹅的繁殖潜力,母鹅一般饲养3~4年才淘汰。
如何养殖产蛋鹅:饲养管理技术
1. 合理投喂鹅饲料配方在养殖过程中,鹅的摄食期较长,需要摄入大量的饲料。因此,应合理投喂鹅饲料配方,搭配维诺霉清多矿等产品,补充多种微量元素,提高生产性能,延长产蛋高峰期。
2. 多样化饲料饲料应多样化,采用定时定量投料的方法,以满足产蛋鹅的营养吸收。在产蛋高峰期,鹅的饲料应特别注意蛋白质和能量的供应。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