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中占比较
生猪养殖中占比较
在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据了最大的比例。,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药物成本占20%,其他成本(如人力、水电等)占10%。
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阶段
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生猪供给严重不足(1949-1978年) - 国内经济缓慢恢复,生猪产业发展非常缓慢,市民以凭“猪肉票”消费猪肉。
- 1978年全国生猪存栏3亿头,能繁母猪存栏2415万头,出栏量 亿头,猪肉产量789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 千克。
第二阶段:生猪产业恢复发展(1978-1984年) -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经营权,生猪养殖积极性提高。
- 1984年生猪出栏量22047万头,较1978年增长37%,年人均猪肉占有量 千克,生猪供应紧缺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第三阶段:生猪产业快速发展(1985-1997年) - 1985年生猪购销政策全面放开,市场自由交易开始。
1988年农业部“菜篮子工程”建设实施后,生猪养殖快速发展。
到1997年,全国猪肉产量大幅增加至 万吨,较1990年增长58%,年人均猪肉占有量 千克,首次超过美国年人均猪肉占有水平。
这一阶段生猪养殖主要是年出栏500头以下养殖户为主。
第四阶段:生猪产业结构调整阶段(1997-2006年) - 这一阶段生猪产业面临养殖效率低、收益低、饲养成本高、食品安全以及环保压力等问题。
生猪规模化养殖企业较大幅扩张,到2002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占比接近10%,2006年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15%。
例如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牧原股份,1994年的生猪养殖总规模2000头,到1997年出栏商品猪达到10000头。
2006年生猪出栏量 亿头,猪肉产量4650万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 千克。
这一阶段,能繁母猪存栏增幅45%,生猪存栏增幅20%。
第五阶段:规模化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 - 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生猪产业快速发展。
受宏观经济、大资本涌入、疫病、国家政策调控、食品安全事件、进口肉、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生猪供应时而充足时而紧缺,供给和需求难以达到稳定均衡,生猪和猪肉价格呈周期性大幅波动。
2007年全国生猪养殖户总数8235万户,年出栏超过500头以上养殖场户数 万户,占比全国总户数 %,出栏量 亿头,占比全国总出栏量 %。
在2007年-2014年这一段期间,猪疫情、政府补贴、瘦肉精事件、宏观经济下滑等左右生猪行情大幅波动,能繁母猪存栏在2012年达到最高点,之后猪价经历漫长的下滑期。
2015年以来,国家新环保政策实施,生猪养殖面临前所未有的限养禁养政策。
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规模养殖企业大幅扩张。
生猪养殖产业由横向发展向纵向延伸,进行全产业链覆盖,从产业链获取利润并分散风险。
生猪养殖上下游产业链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
生猪养殖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饲料、疫苗兽药、仔猪等;中游为生猪的养殖培育;下游为生猪的屠宰加工及各类销售渠道。
产业链结构 - 上游端包括饲料、疫苗兽药、仔猪等行业,其中饲料所占比重较大。
中游为生猪的养殖培育。
下游为生猪的屠宰加工及各类销售渠道。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往规模化生态养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