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鸭子养殖
绿皮鸭子养殖概述
绿皮鸭子,通常指的是绿头鸭,是一种常见的水禽,因其头部呈绿色而得名。绿头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是较为理想的养殖对象。本文将详细介绍绿头鸭的养殖技术,包括鸭舍环境建设、育雏期管理、育成期管理、育肥期管理等方面。
鸭舍环境建设
在养殖绿头鸭之前,鸭舍的环境应符合绿头鸭的生长习性,具体措施如下:
鸭舍结构:鸭舍应分为休息室和活动场两部分,各占一半。活动场应为池塘或人工水池,提供充足的水源。
选址:绿头鸭野性较大,鸭舍应远离村庄和人居场所,以减少干扰和疫病传播的风险。
休息室要求:休息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透性,铺设松软的垫料,并定期进行消毒,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育雏期管理
绿头鸭的育雏期为一月龄内,此阶段的管理重点在于温度控制和饲养密度的调整:
温度控制:前三日的温度应保持在28度左右,之后逐渐降低至25度。一周龄内的雏鸭饲养密度应保持在60只/平左右。
防堆睡:雏鸭有睡堆的习性,需有人值守,每隔1小时轻轻拨弄赶堆,防止压死闷死现象。
饮水与开食:雏鸭应先饮水后开食,保持充足的饮水,不可出现断水现象。前10天每天饲喂7次,之后逐渐降低至5次。逐步由自由采食转向定时饲喂,并根据绿头鸭体重的变化适当调整饲喂量。
育成期管理
在绿头鸭进入育成期后,管理重点在于饲料配给和防止啄癖:
饲料配给:育成期的饲料应现配现喂,饲养密度保持在15只/平左右。
防止啄癖:绿头鸭有较强的啄癖现象,活动中的聚集密度应适当控制,及时驱散聚集的鸭群。
水浴管理:水浴对绿头鸭非常重要,应合理安排水浴次数和水量,以保持其健康生长。
育肥期管理
当绿头鸭达到80日龄时,进入育肥期,此阶段的管理重点在于饲养方法和饲养密度的调整:
饲养方法:育肥期应采用开放式平养为主,将绿头鸭放入有天网和水、陆地运动场的场所,防止走失。
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以2只/m2为宜,喂料2次/d,并注意补食沙粒。
出栏时间:绿头鸭最适宜的出栏时间为120天左右。
免疫接种与疾病防治
绿头鸭虽然抗病力较强,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仍需做好免疫接种和疾病防治工作:
免疫接种:雏鸭1日龄注射雏鸭病毒性肝炎疫苗;4-5日龄接种细小病毒疫苗;15日龄接种鸭瘟弱毒疫苗;20日龄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疫苗;30日龄接种禽流感疫苗或注射1次鸭瘟疫苗;50日龄接种禽出败菌苗。
疾病防治:常见疾病如禽霍乱,应及时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肌注,并使用穿心莲干草煎水饮用,以增强绿头鸭的抗病能力。
放养与补饲
放养是绿头鸭养殖的重要环节,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饲料成本:
放养场地选择:放养场地应选择在水源充足、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如湖泊边缘、江河边缘等。
放养管理:雏鸭从4周龄开始放养,前期可圈养和笼养。放养过程中,鸭子会自行觅食,但需适时补饲,以补充能量和营养的不足。
补饲方法: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其啄食杂草、野菜、昆虫的情况调整补饲量。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
注意事项
在养殖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鸭棚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