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

生态养殖野生牛蛙

2025-02-24 09:03:30 次浏览

生态养殖野生牛蛙的概述

生态养殖野生牛蛙是一种结合生态环境和牛蛙自然生长习性的养殖方式。通过模拟野生牛蛙的生活环境,确保牛蛙在接近自然的状态下生长,从而提高牛蛙的品质和养殖效益。

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

1养殖场地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 环境幽静:选择远离污染源、环境幽静的地方,有利于牛蛙的生长。

  • 背风向阳:背风向阳的地点能够提供更好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 冬暖夏凉:确保养殖池在冬季保暖、夏季凉爽,维持适宜的水温。

  • 交通便利:交通便利有助于饲料运输和产品销售。

养殖池建设- 面积:养殖池面积一般在1000至2000平方米左右。

  • 围墙:蛙池四周用红砖砌围墙,地上部分高 米,地下深入40厘米,防止牛蛙逃跑。

  • 斜坡空地:围墙与蛙池之间留2米宽的斜坡空地,种植植物或杂草,供牛蛙休息或捕食。

  • 遮荫设施:围墙外有树木遮荫或搭遮荫棚,避免阳光直射。

苗种放养与饲养管理

苗种放养- 消毒:放养前半个月,蛙池需用生石灰消毒,每亩用量为50公斤。

  • 放养密度:1放养密度如下:

    • 规格为5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

    • 规格为10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放养20只。

  • 浸洗:放养时,幼蛙需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分钟。

饲养管理- 投喂:牛蛙的饲料以动物性饵料和配合饲料相结合。动物性饵料包括蛾类、青虫、蝗虫、小杂鱼等;人工性饵料如蚯蚓、黄粉虫、蚕蛹、动物内脏。配合饲料即是膨化颗粒饵料。每天投喂3次,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配合饲料为辅。

  • 水质管理:1蛙池水深保持40厘米,每7天加注或更换一次新水,有流动的水更佳。每月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消毒一次。

  • 防病:牛蛙主要病害有红腿病、气泡病、烂皮病、肠胃炎病。防治方法是每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次,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法规与政策

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牛蛙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指出对“一刀切”禁养牛蛙的不合理政策,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积极推动予以纠正。

法规保障- 养殖空间保障:各地要科学布局牛蛙养殖生产,保障牛蛙养殖生产空间,在规划限养区和养殖区内,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牛蛙养殖。

  • 合法用地手续:依法为牛蛙养殖办理合法用地手续,切实保障养殖主体合法权益。

  • 尾水治理:2要加强牛蛙养殖尾水治理指导和质量安全监管,推进牛蛙养殖尾水处理,实现循环利用。

日常管理与注意事项

3牛蛙在5到10摄氏度时会进入休眠状态,最适宜的温度在20到35摄氏度区间。养殖过程中应避免温度低于零

养殖发发网
饥荒有什么动物可以养殖 生猪养殖手续流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