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牛蛙简报范文大全
养殖牛蛙简报范文大全
一、牛蛙养殖的基本概述
牛蛙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两栖动物,广泛分布于北美地区。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牛蛙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人工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牛蛙的生活习性
牛蛙善于跳跃,后肢粗壮,能跳过 的高度,跳达 以上的距离。因此,养殖场地需建好围墙等防逃设备。牛蛙喜欢结伴群居,对环境条件一经适应便定居下来,一般不轻易迁移。
三、牛蛙养殖的准备工作
清塘与消毒:上一季养殖结束后需清理旧池,曝晒消毒。池水可添加惠金碘(3~5ppm)进行消毒,消毒时应停止进水2小时,然后保持细小流水,维持水位不下降。
水质优化:消毒后,池水加入水易修、益藻安105,使池中有益藻类增多,内合之活菌也能抑制有害菌的增多,有利于蝌蚪生长。
养殖场地选择:养殖场地应选择水源充足、清凉、无重大噪音的地方。一般选择水量充裕、引水方便的地点建池。
四、蝌蚪期的饲养管理
蝌蚪期是蛙幼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和变形态幼蛙的产出数量。
投喂管理:蝌蚪开始吃食的半月内,主要以单细胞藻类为食,也吃颗粒细小的蛋黄浆水、豆浆和生猪血。应定期在网箱内投放蛋黄、豆浆或猪、鳝血,让牛蛙蝌蚪自由吃食。
水质管理:养殖蝌蚪的水质要求较高,应按时检测水质状况,及时换水。一般来说,3~4天换一次水,注入新水时可添加益水宝102。
常规消毒:每10~15天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发现患病个体及时隔离处理。未存活的个体捞出后进行无公害处理。
五、幼蛙和成蛙的养殖管理
放养密度:幼蛙和成蛙的放养密度应根据个体大小而定。每平方米放养刚变态的幼蛙100~150只,30天后体重达25~50克;放养80~100只,体重60~80克。成蛙放养密度随着个体长大而递减,如体重在15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30~40只,500克以上的每平方米放10~20只。
越冬管理:越冬前应使牛蛙体内储备充足能量。越冬池四周挖松土地,设置一些洞穴,洞内铺一些软草等,让牛蛙进入洞内冬眠。冬眠期间保持水深 米以上。控制水温是越冬管理工作的中心,当水温降到0以下并出现冰冻时,需采取措施防止牛蛙死亡。
六、注意事项
饲料选择:避免使用变质的饲料和含有统糠的饲料,以防牛蛙患病。
水温控制:牛蛙蝌蚪生长的更适合温度在23~25℃,水温过高会影响生长,甚至导致失活。水温降低到8℃时,牛蛙就会停止摄食和生长。
环境维护:在牛蛙池中种植藕和水生植物,供牛蛙休息。牛蛙池周围可种植花卉和灌木树,为牛蛙招引小昆虫。
七、
牛蛙养殖是一项技术性强、经济效益高的产业。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养殖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牛蛙的存活率和产量。希望以上简报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促进牛蛙养殖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