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

养殖鸡鸭污染环境案例

2025-02-24 08:57:19 次浏览

养殖鸡鸭污染环境案例

案例一:村民河边养鸡鸭污染问题引人忧

在椒江章安街道山横村溪头自然村,有一户村民在河边养了四五十只鸡鸭,导致扰民、臭气、污水直排等问题。村民李先生反映,饲养鸡鸭在该村是一种普遍现象,有人已经持续多年在河岸边养殖。附近的几户村民深受噪音、臭气干扰,养殖产生的食物残渣以及鸡鸭粪便没有及时打扫,直接排放到河道内,造成严重污染。

记者在现场调查发现,河边搭建了多处简易鸡鸭舍,但大多数饲养数量不超过10只,且向河一侧为封闭式。只有一处的养殖地面积较大,用砖块搭建了小屋,里面养了约20只鸡鸭。小屋一侧还搭建了简易棚,另一侧放了笼子,零散饲养鸡鸭。由于连日下雨,该处地面未硬化,路面泥泞不堪。小屋前有人用树枝、网等搭建了一条“直通道”,屋内的鸭子可以直接从此通道游到水里。地面上的动物粪便、食物残渣均流向河里,通道脏得不堪入目,气味也令人作呕。

附近村民表示,夏天气温高时,臭味更加难闻,门窗都无法打开。对于该户养殖问题,附近村民颇有怨言。养殖户表示,自己养的鸡鸭是供自家人食用的,不对外出售。

案例二:养殖肉鸭遭遇污染难题,400多条鱼死亡

何师傅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决定养殖肉鸭赚钱。养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染,导致400多条鱼死亡。何师傅的母亲前年被查出患了癌症,巨额的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今年,家中稻谷收成也不理想,何师傅希望通过养殖肉鸭来维持母亲的治疗费用。但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案例三:新型养殖方式解决污染问题

为了达到环保要求,浙江省的一位养殖户林柳伟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水禽旱养新模式。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提高了养殖效益。普通养殖场养鸭,一平米只能养7只,而采用网床养殖后,一平米可养27只鸭。通过这种新模式,林柳伟在2018年养殖了9万多只蛋鸭,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

网床养鸭提升了成活率,鸭子不与粪便接触,羽毛干净整洁,有效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养殖场分为产蛋房、休闲区和“澡堂”三部分,确保了清洁、减少了病害。鸭粪用于浇灌果园,既环保又节省了成本。这种养殖方式不受季节、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一年四季都可以养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养鸭队伍中。

案例四:农民自养鸡鸭鹅的环保争议

有人提出不允许农民自己养鸡鸭鹅,理由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这一提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温铁军教授认为,将环境污染归咎于农民养鸡鸭鹅是不合理的。城市中的工厂、汽车和消费活动才是主要的污染源。农民自养鸡鸭鹅不仅没有污染环境,反而对环境有好处。例如,农民可以用剩饭剩菜喂养鸡鸭鹅,减少食物浪费,形成的循环利用最终也会回报到人类自身。农民自养鸡鸭鹅可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因此,禁止农民自养鸡鸭鹅是不切实际的,应该从城市消耗入手,才能更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综合以上案例,但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养殖发发网
养殖牛羊歌曲 养殖鸡鸭鹅切草料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