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

生猪养殖贫困户

2025-02-24 08:57:07 次浏览

生猪养殖贫困户

石纯英:从贫困户到养殖致富

石纯英是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的一位贫困户。他的妻子早逝,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生活十分困难。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开始实施,石纯英被评定为贫困户。乡村扶贫干部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鼓励他发展产业致富。

石纯英通过了解养殖行业发展情况,查询相关政策,最终决定养殖肉猪。他认为,每头生猪净收入200元,一年两批100头就能收入2万元,前景巨大。2016年,石纯英通过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在新屋组山场搭起了猪棚,养猪生猪50头。当年,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就赚了2万多元,再加上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减免新农合等政策,石纯英户住房、医疗得到了保障,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实现了稳定脱贫。

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造成石纯英户所养的近一百头生猪死亡,经济损失达8万余元。尽管如此,石纯英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奋斗的目标。他改养家禽,每只家禽净收入约5元,年出栏三批,年养殖净收入达到5万余元,一年就将瘟疫造成的损失赚了回来,石纯英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张宏兵:从交通事故负债到养殖致富

张宏兵是大水坑镇向阳村马沟自然村的一位青年农民。初中毕业后,他先后在银川、盐池等地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致富技能和工作经验。2009年底结婚后,张宏兵在陪家人去吴忠看病返回途中,不幸发生意外交通事故,巨额赔偿让张宏兵负债累累,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处理完交通事故后,张宏兵积极调整心态,凭借自己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学习养殖技术。他向农村信用社贷款5万元,购买50多只基础母羊,发展养殖业。2014年,村干部了解到张宏兵家的情况后,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主动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养殖中的困难,帮助扩大养殖规模,新建羊棚4道,基础母羊增加到230只左右,实现了年纯收入10万余元。

在2015年,张宏兵主动求变,经过长时间的对盐池县市场考察发现,盐池县养殖肉牛的养殖户比较少,市场前景好、利润高。他边干边学,遇到困难不悲观失望,更不气馁退缩,而是积极进取,分析研究,努力学习科学的养殖方法。由于肉牛成本高,需要资金量大,在村集体的协助下,他向信用社借款27万元,村互助资金贷款1万元,购买40余头肉牛,积极主动改变传统养殖习惯,靠改革创新观念。2016年肉牛年出栏20余头,纯收入20万元,他用自己的努力甩掉了贫穷的帽子,成为了村里率先脱贫的致富能手。

杨柳乡的“借母还仔”生猪养殖模式

隆阳区杨柳乡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茶花村、娘咱村、马田村、河湾村、鱼塘村等贫困村发动贫困户以“借母还仔”的方式发展生猪养殖,实现了贫困户、村、合作社均有收益。

金康生猪养殖公司于2017年在杨柳乡娘咱村建厂并投产,杨柳乡充分利用企业优势,统筹整合娘咱村和河湾村的财政涉农资金入股到金康生猪养殖公司,公司按照入股资金7%的效益,返利给村委会。村委会按照4∶4∶2的比例,40%返利给本村所有贫困户,4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20%返给养殖合作社。

与此同时,采取“借母还仔”的方式,公司向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1至3头能繁母猪,待母猪产仔后,每头母猪以5头猪仔或折算5头猪仔的市场价返还公司,母猪就归贫困户所有。金康生猪养殖公司法人赵庆芬表示,向贫困户发放的能繁母猪都是改良品种,产仔率高,料肉比低、长势快、体型好、价格好,贫困户领回家后容易饲养,见效还快。

李金周是娘咱村一组的贫困户,

养殖发发网
景泰鸽子养殖 湖南肉牛合作养殖中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