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

攸县生猪养殖规模

2025-02-21 08:54:19 次浏览

攸县生猪养殖规模

2016年,攸县的生猪养殖规模已经相当庞大。

  • 2016年出栏生猪132万头。

  • 已建成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6个。

  • 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15个。

  • 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67个。

  • 年出栏300头以上的养殖场893个。

  • 规模养殖比重超过70%。

有湖南天心牧业、湖南广安农牧、株洲唐人神集团等5家大型养殖企业落户攸县,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生猪产业的发展。

攸县生猪养殖的环保措施

为了应对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攸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政策宣传和专项整治

    • 2012年下发了《关于划定全县畜禽养殖业禁养区的通告》,启动了规模养殖场备案登记制度,并出台了养殖废弃物整治奖励政策。

    • 先后开展了城区、洣水、攸河流域生猪禁养整治行动,共搬迁、关停或退养规模养殖场107个,实现了城区、洣水、攸河“两江四岸”500米范围内生猪“零养殖”的目标。

  2. 粪污治理设施

    • 近三年共整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2000多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进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

    • 制定了“四个一”粪污治理技术路线图:建设一条排污沟(明沟改暗沟,实行雨污分离)、一个三级封闭沉淀池或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一个干粪棚对粪便堆积发酵、一个化尸井用于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3. 日常核查和监管

    • 对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的排污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特别是对纳入湘江治理范畴的9家规模养殖场进行重点核查,确保养殖废弃物达标排放。

    • 与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从严查处乱排乱弃的行为,并对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养殖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4. 治污项目建设

    • 2015年在新市镇建设了年处理1000吨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

    • 2016年启动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试点县建设项目,在宁家坪镇建成了一个年生产2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现已正式投产使用,预计每年可循环利用畜禽粪便8万吨。

    • 2017年继续建设一个年处理5000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系。

  5. 生态养殖模式

    • 探索种养结合、林牧结合、牧渔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支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用不同方法解决粪便资源化利用问题。

    • 湖南天心牧业等企业高标准建设全自动、智能式生猪养殖场,将粪污实行地下收集、封闭转运、异地制作有机肥的废弃物处理模式。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尽管攸县政府在生猪养殖环保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环保意识不强

    • 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经济效益驱使,有些养殖户主动防污、治污意识不强,不重视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2. “三区”划分不严

    • 尽管已明确要求在全县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但基层政府并未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精细区域规划,“三区”布局未完全落实到位。
  3. 执法监管不力

    • 规模养殖场的管理部门包括畜牧、环保等部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畅,加上点多面广、人力有限等原因,影响了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建议包括:

  1.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 合理规划、科学选址是保证养殖业安全生产和控制污染的重要条件。
  2. 加强宣传,明确责任

    • 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加大养殖污染危害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
  3.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充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切实加大养殖污染综合防治的资金投入,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以奖促治为辅”的经济补偿政策。
  4. 健全机制,从严执法

    -

养殖发发网
茂名市野猪养殖 生猪养殖是什么类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