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管理规定
[牛蛙养殖管理规定]牛蛙养殖需要遵守一系列的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养殖证办理:凡是利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牛蛙养殖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取得养殖证。目前国内没有特种养殖证。
全民所有的海域和内陆水域依照《渔业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确定海域和内陆水域养殖使用权。
集体所有或者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海域和内陆水域,依照《渔业法》、《土地管理法》和有关土地承包经营的规定,确定海域和内陆水域养殖承包经营权。
对已养海域和内陆水域的规定:
符合养殖规划并持有养殖证的,可简化审核程序予以换证。
不符合养殖规划但已持有养殖证的,限期予以调整。
无证使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应当进行登记,限期拆除养殖设施。
办理条件:
- 单位还应提交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资信证明材料、养殖技术条件说明等。
办理流程:
申请:使用海域和内陆水域从事养殖生产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审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审查申请材料,并会同有关单位人员进行现场勘验,确认标界,核实有关情况。
批准:经审核,对符合规定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报请有审批权的人民政府批准,颁发养殖证。
集体所有或全民所有由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海域和内陆水域,承包人按规定签定承包合同后,到所辖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进行注册登记,领取养殖证。
登记造册、公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已颁发的养殖证应登记造册,颁证海域和内陆水域要作图标志,及时向社会公告。
[牛蛙养殖的卫生与防疫]牛蛙体内存在霍乱弧菌等寄生病菌,所以作为国内市场常见的水产品,很可能通过市场流通传播霍乱弧菌,导致食物型霍乱的流行和爆发。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卫生和防疫工作。
[牛蛙养殖的场地与设施]1. 养殖池建造:养殖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1000至2000平方米左右,蛙池四周用红砖砌围墙,围墙地上部分高 米,地下深入40厘米,防止牛蛙打洞逃跑。蛙池与围墙之间留2米宽的斜坡空地,上面种一些植物或杂草,供牛蛙休息或捕食,蛙池四角种上水浮莲。围墙外有树木遮荫或搭遮荫棚。
- 蔬菜大棚养殖:在蔬菜大棚内进行牛蛙养殖时,用麦草或稻草做成草苫,每日下午4时将草苫盖在棚上面,次日上午9时掀起,使阳光透射到大棚内。草苫起保温作用,阴天时草苫不必卷起,以防棚内温度降低。蛙池建设方面,亲蛙池面积为20平方米,位于大棚中央,池深 米,坡度为1∶ ,池内有移植的水花生、水葫芦,亲蛙放养前20天用20×10-6漂白粉清池消毒。孵化池设在产卵池旁边,面积4平方米,池深 米。
[牛蛙的苗种放养]苗种放养半个月前蛙池要消毒,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全池泼撒,10天后就可以投放牛蛙苗。放养密度方面,规格为5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放养50只,规格为100克的幼蛙每平方米放养20只。放养时,幼蛙用20毫克/升的高猛酸钾溶液浸洗10分钟。
[牛蛙的饲喂管理]1. 驯食要早,越早越容易建立起条件反射,成功率越大。牛蛙经初步采食死饵和配合饲料后,逐渐增加死饵料和配合饲料的比例,直至完全习惯摄食配合饲料。
- 饵料投喂:3月份以后,大棚内气温、水温都比较高,牛蛙摄食旺盛,每天要定时投喂2次,以膨化颗粒料为主,搭配小杂鱼、蚕蛹、蚯蚓等动物性饲料。将饲料投在饲料盘上,投喂量以当日吃完略有剩余为宜。
[牛蛙养殖的日常管理]1. 水质管理:蛙池水深保持40厘米,每7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