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贷款支持生猪养殖吗
信用贷款支持生猪养殖的情况分析
考虑到时间的推移,
信用贷款在过去几年中对生猪养殖提供了显著的支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社通过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机制,全面扶植生猪养殖发展。例如,在某乡,信用社对1930户养殖户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并建立了农户经济信息档案。累计支持生猪养殖农户1051户,累计投放生猪养殖小额贷款810万元。这种做法有效解决了生猪养殖户在扩建圈舍、购进生猪和饲料等方面的流动资金需求。
强化强村大户支持力度:信用社通过与乡主要领导充分协商,创村二组村民李严珍是该村养猪大户,为扩大养殖规模决定对原先300平方米的圈舍进行扩建改造。信用社在调查了解情况后,一次性发放了自然人保证贷款12万元,确保了该户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圈舍建设迅速竣工和200头商品猪的及时购进。2009年全年信用社累计向两示范村投放特色产业贷款300万元,其中70%以上的农户从事生猪养殖。累计支持规模养殖户贷款93万元(最大单户单笔贷款21万元),对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发放扶贫贴息贷款:信用社通过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例如,2009年以小额信用贷款的方式发放养殖扶贫贴息贷款125万元,农户享受贴息金额 万元,83户养殖贫困户从中受益。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养殖贫困户的融资成本,调动了当地农户的养殖积极性。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信用贷款在支持生猪养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畜牧养殖产业化推进缓慢:养殖较为分散,且规模普遍较小。例如,某乡有2100户农户养殖生猪,但规模养殖户所占比重很小。2009年生猪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大户仅115户,其中50-100头大户85户,100头以上的大户30户。规模养殖户年出栏生猪数量不足全乡出栏总量的18%。这种散养模式使得养殖户的饲养成本居高不下,缺乏稳定的销售服务支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信贷资金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担保抵押方式有限:信用社在发放贷款时,通常要求有效的担保抵押方式。许多养殖户在扩大规模再生产时,由于缺乏足够的抵押物,无法获得足够的贷款支持。例如,某公司计划在2009年初优化改良生猪繁殖品种,但由于不能进一步提供有效的担保抵押方式,只能暂时维持发展现状,将生产计划搁浅。
政策建议与对策为了更好地支持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可以考虑以下政策建议与对策:
加快畜牧产业化、规模化进程:重点支持本乡良种繁育量,稳定饲料价格,从生产环节入手,降低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借鉴“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养殖农户签订销售协议,由公司集中向农户提供仔猪、饲料、技术、防疫和保险等相关配套服务,对农户出栏生猪保价收购;公司再与500强食品加工企业建立起保价收购的合作关系,解决养殖户的销售问题。在全乡逐步形成一个由分散饲养到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的生猪养殖基地。
推广公司担保贷款业务:结合实际情况,依托乡的土地、林地等资源介平台,信用社、企业、财信担保公司之间建立起密切的三角合作关系,推广公司担保贷款业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养殖户在扩大规模再生产时的资金需求问题,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信用贷款在过去几年中对生猪养殖业提供了显著的支持,但在推进畜牧养殖产业化、规模化进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完善贷款机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广公司担保贷款业务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信用贷款对生猪养殖业的支持效果,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