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规模新闻
生猪养殖规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45256万头,同比增长 %;生猪出栏量为69995万头,同比增长 %。
随着行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适合畜禽养殖的土地日益紧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的扩张。土地成本的增加也对养殖企业形成了压力。
资金限制也是生猪养殖面临的一大难题。规模化生猪养殖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从种猪繁育到工程建设,再到生产设备的购置,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同时,生猪养殖周期较长,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流动资金用于周转。这使得行业新进入者必须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
第三,技术限制和人才限制也成为制约生猪养殖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现代生猪养殖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和作业指导,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散养农户很难在养殖细节中全面实现生猪饲养的最大化效益。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在疫病防控、育种技术、营养技术、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药物残留控制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要求企业配备掌握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人才和行业专业管理人才。
环保壁垒也是生猪养殖规模扩大需要面对的问题。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对环境保护标准的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环保准入门槛也逐步提高。规模小、环保设施薄弱的养殖企业越来越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要求。
散户与规模猪场的竞争格局
近年来,散户数量大幅减少。据统计,2023年,68%,而2017年这一比例仅为 %。散户数量从2008年的7222万户减少到不足2000万户,缩减幅度超过72%。
规模猪场在产业链互为支撑的成本优势与话语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集采价格优势明显,并能获得动保商提供的长达一年的账期。规模猪场在健康管理、品种等方面也优于小散户。相比之下,散户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可以进行二次育肥、抓怀孕母猪等操作。
公司战略调整与产能利用
一些公司在面对市场变化和行业挑战时,选择了重新梳理战略发展规划,巩固以生猪养殖为核心的地位。例如,雏鹰农牧在经历了业绩下滑后,决定更加专注主业,稳步将已建造好的猪舍产能进行释放,提高资产利用率。为了匹配生猪产能,该公司在郑州、三门峡、吉林等地建设了饲料厂。
另一方面,一些公司的生猪出栏量并未达到预期的养殖规模。例如,克明食品的生猪养殖规模为80万头,但2024年的生猪出栏量只有40-50万头,产能利用率仅约为50%。这主要是因为生猪行情不佳和更换种猪导致的产能得不到发挥。公司表示,将根据生猪行情及更换种猪进度安排产能投入。
政策建议与未来发展
为了推动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动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降低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成本。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促进畜禽粪污处理和粪肥利用有机衔接。成立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和技术指导委员会,开展液体粪污还田等关键技术研究,推广技术模式。通过培训、讲座、研讨等方式,面向全行业开展系统培训,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性,确保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面临着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和环保等多方面的挑战。通过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未来生猪养殖行业有望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