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树桩养殖须知
野生树桩养殖须知
野生树桩作为一种珍贵的盆景材料,其养殖过程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是野生树桩养殖的一些关键要点:
1. 采挖时机和方法
野生树桩的采挖时机非常重要。根据不同的树种和气候条件,采挖时间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每年的2月至3月以及秋季的9月至10月是最佳的采挖季节。在采挖时,应先对整体枝叶进行粗剪,以便于挖掘。挖掘时要尽量避免损伤树皮和须根,挖出后应用塑料袋包扎根部,以保持湿度。
对于一些成活率较低的树种,可以采用分期采挖的方法。即先将树枝进行粗剪,并截断部分主根,然后重新填土埋好根部,待来年再将其全部挖出。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栽植成活率。
2. 栽植和养桩
树桩采掘回来后,应尽快进行栽植,这也是所谓的养桩阶段。并修整根部的乱根。在伤口处应用蜡或乳胶涂抹,以防止树液流出。为了保湿和保温,可以在桩材的主干部位用保鲜膜缠绕包裹。等枝干出芽时,再将芽点处的膜抠破,让芽长出。小树桩可以直接用大塑料袋套起来,待萌发新芽后再将塑料袋撤掉。
养桩所用的土壤应选择河沙、赤玉土等透气性好的材料。这个阶段新桩根部有大量的伤口,对养分吸收能力差,如果使用肥沃的土壤,反而容易使伤口感染细菌。因此,用一般的河沙来保持水分平衡即可。待植株重新生出根系,完全成活以后再重新上盆培育。
3. 栽培和管理
栽培野生树桩时,应选择适宜的土壤。不同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栽植树桩前要充分了解该树桩对土壤的特殊要求,配制合适的培养土,确保树桩成活并能长势良好。一般来说,盆景土壤要求通气透水、保肥保水、肥力丰足、肥效久长、酸碱适宜等。
保持适当的湿度、温度、光照和水分也是非常重要的。栽种前期每天向桩头及周围喷3至5遍雾水,以保持桩头的湿润和周围环境的湿度。初植的树桩要进行适当遮荫,以减少树液的蒸发,提高其成活率。但要避免过度荫蔽,以免导致未生根先萌芽,消耗树体营养,使桩头难以成活。因此,在树桩萌芽前应给予适度的光照,特别是春季移植的树桩,适度光照有利于其成活生长。
4. 浇水和养护
树桩盆景的浇水要根据气候情况来进行。夏季高温时,最好在早晚各浇一次水,避免持续高温下的浇水,以防根部灼伤。浇水时要确保水浇透,以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树桩盆景的养成需要耐心和细心,平时要多学习相关知识,多进行修剪和造型处理。
5. 保护资源
野生树桩资源有限,采挖时应注意适度,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采挖后的树桩应及时栽种,以保持其较高的成活率。在采挖和运输过程中,要尽量保护须根,防止树体内的水分蒸发流失。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提高野生树桩的成活率,并逐步将其培育成美观的树木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