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

牛蛙养殖注意哪几点

2025-02-18 09:03:54 次浏览

牛蛙养殖需要注意的要点

1. 养殖密度牛蛙的养殖密度可以根据蛙体的大小来决定。牛蛙适合高密度养殖,每平方米可养成蛙200~250只。高密度养殖需要良好的养殖池规划和建设,以及优质的水源条件。苗期可以适当增加养殖密度,便于管理和喂养,之后再进行分池。

2. 合理控料牛蛙非常贪食,一只幼蛙可以吃20~30粒膨化料,胃部容量较大。长时间过量摄食容易导致肠胃炎、肝胆变坏和免疫力下降。饲料投喂量应根据水温调整,水温21~30℃时摄食量较多,14~20℃时摄食量较少,14℃以下停止摄食。饲料应经过拌湿后投喂,确保15分钟内全部吃完。

3. 水位和水温牛蛙最适合的生长温度是20~30℃。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时,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温或降温措施。如果环境昼夜温差大,室外养殖水位应控制在30~40cm以上,温室大棚则可浅水养殖。蝌蚪变态期应将水位降低到10~20cm。

4. 水质管理牛蛙对水质要求较高,必须定期换水和消毒,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定期清扫和消毒食台。建议每天坚持用丁酸梭菌或乳酸菌拌料,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和频率,减轻牛蛙肝胆负担。日常保健非常重要,建议定期使用胆汁酸、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等,保护牛蛙肝胆健康,提高免疫力。

5. 护肠牛蛙对水质要求较高,必须定期换水和消毒,保持水质清新。避免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定期清扫和消毒食台。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和频率,做到合理投喂,减轻牛蛙肝胆负担。

6. 杜绝滥用药物合理用药是关键。虽然牛蛙市场潜力大,但因抗生素药物频繁过度使用,导致名声不佳。建议使用生物制剂,安全无抗,为牛蛙市场做出积极贡献。

7. 幼蛙和成蛙的养殖幼蛙是指脱离蝌蚪期后两个月的小蛙,体重约为20克。此时饲料应以活饲料为主,如昆虫、蝇蛆、蚕蛹、蚯蚓、小鱼、小虾等。幼蛙的放养量,每平方米可放养100只左右。成蛙喜欢吃昆虫类、蝇类、螺类、蜗牛、蚯蚓、小鱼、小虾及水生昆虫等活饲料,经过驯化后,也食蚕蛹、禽畜内脏等物。成蛙的放养量,每平方米约为40只。

8. 养殖方式牛蛙的养殖方式主要有三种:集约养殖、半开放式养蛙和流放养殖。集约养殖即高密度精养,包括单养和鱼蛙混养。半开放式养蛙是在较大的水面投放幼蛙,以天然饵料为主,人工饲料为辅。流放养殖则是将牛蛙投放到成千上万亩的水面,水面内应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天然饵料资源。

9. 温度和湿度牛蛙对温度十分敏感。当温度下降到10℃以下时,牛蛙会进入冬眠状态。温度过高(39-40℃)时,牛蛙会有“热死”的风险。最适温度为25~30℃。湿度对牛蛙也有影响,因其皮肤裸露,抵抗干燥的能力较差。

10. 养殖条件牛蛙流水式养殖的条件包括:充足的水源、方便的排灌、无污染的水质、安静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充足的供电。蛙池建造应考虑到牛蛙的休息和遮阳需求,每个池子应放置泡沫塑料板作为休息台,并用黑色遮阳网遮阳。放苗前需进行消毒处理,饲料以浮性配合饲料为主,需进行分级饲养。

通过以上要点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牛蛙养殖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

养殖发发网
安徽省肉牛养殖调研 精准脱贫肉牛养殖推进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