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鼓励生猪养殖号召
国家鼓励生猪养殖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相关政策的具体
自然资源部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
自然资源部发布的通知(自然资电发〔2019〕39号)明确指出,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允许生猪养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且不需要进行耕地占补平衡。鼓励利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安排生猪养殖生产,鼓励利用原有养殖设施用地进行生猪养殖生产。
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规范禁养区划定
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对禁养区划定的要求,依法科学划定禁养区。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之外,不得划定禁养区。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之外的其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禁养区划定依据。
简化用地手续,降低用地成本
按照“放管服”的要求,进一步简化用地手续、降低用地成本、提高用地取得效率。生猪养殖设施用地可由养殖场(户)与乡镇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协商并签订用地协议方式即可获得用地。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帮助协调用地问题。
国务院提出的五大保障措施
为了应对生猪养殖面临的困难,国务院提出了以下五大保障措施:
加强牲畜的防御体系建设,加大防疫能力,减少疫情的爆发。
支持农民的养猪,鼓励各地的规模化养殖,取消养猪附属设备15亩的用地上限。
地方要加大储备肉的储存,让猪肉能够积极稳定的供应,各地需要开展物价上涨和社会救助的联动补助。
地方要取消超过法规的禁养咸阳规定,对于禁养区内的农户拆迁后,一定要及时的安排土地重新建造。
加快非瘟补助的下发,鼓励养殖大县的恢复生产。
生猪养殖补贴政策
尽管国家和省级对生猪养殖没有普惠性扶持政策,但仍有一些具体的补贴措施:
良种补贴:中央财政资金对部分县区实施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对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能繁母猪养殖场(户)进行适当补助。
资源化利用:国家和省里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有机肥推广项目,由有关县(区)组织实施。
贷款支持: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符合担保条件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担保服务,降低担保费用。
其他政策: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保额动态调整,养殖场(户)愿保尽保。畜禽规模养殖、畜禽产品初加工等环节用水、用电优惠扶持政策由相关部门制定。
国家高度重视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推动行业转型升级。这些政策涵盖了用地支持、防疫体系建设、规模化养殖支持、储备肉管理、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为生猪养殖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养殖户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各项支持措施,提升自身养殖水平,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