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白虫怎么养殖
蛋白虫养殖的基本条件和注意事项
蛋白虫(Tenebrio molitor),又名黄粉虫,是一种常见的饲料昆虫,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适合用于喂养各种鸟类、鱼类和爬行动物。以下是关于蛋白虫养殖的一些基本条件和注意事项:
养虫设备:养殖蛋白虫需要准备纸箱、盆缸等容器。要求容器内壁光滑,深度在15公分以上,以防虫子外爬。产卵箱底部应铺设一层麸皮,以保护幼卵。
饲料要求:蛋白虫的食物种类广泛。人工饲养时,可以投喂麦麸、玉米面、豆饼、胡萝卜、蔬菜叶、瓜果皮等。食物应剁碎成小块,每日早中晚各喂一次,同时提供专用饲料以保证营养均衡。
温度要求:蛋白虫比较耐寒,越冬老熟幼虫可以耐受零下2摄氏度的低温,但低龄幼虫在0摄氏度左右会大批死亡。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尤其是冬季,温度不应低于5摄氏度。
通风要求:养殖蛋白虫的环境中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特别是在夏季,室内气温较高,必须将容器搬到通风的地方,以防感染病害,导致蛋白虫萎靡不振或死亡。
蛋白虫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殖技术
蛋白虫的养殖过程分为幼虫、蛹、成虫和卵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养殖技术和注意事项:
幼虫的繁育技术:
幼虫生长期一般为120~180天,适宜条件下生长期为90~120天,平均生长期为100天,通常会蜕皮10~15次。
幼虫初期生长迅速,2~3周可达5~10毫米长,4~5周可达50~60毫米长。
幼虫饲养前期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后期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
老龄幼虫在蛹前期食欲较差,可加喂鱼粉以促进化蛹时间一致。
饲养过程中要根据虫体密度及生长速度及时分箱饲养,以防相互残杀。
夏季气温高、空气干燥时,需少量多次投放菜叶、瓜果等,以保证饲养盆内的湿度。
蛹的繁育技术:
蛋白虫有较强的互相残伤取食的习性,因此需将化蛹的幼虫挑出单独放在一个饲养盆中,或将每个要化蛹的幼虫单独饲养,使之更快地化蛹。
挑出的蛹可按不同日龄分别放在撒有1厘米厚粗麸皮的不同羽化箱里羽化,放蛹厚度以铺平1~2层为宜,过厚会引起蛹窒息死亡。
放蛹后每天要检查,随时除去变黑、变红和软化的死蛹,以防感染病毒。
蛹的羽化适宜温度为25~30℃,湿度为65%~75%。
对羽化后的成虫,应在虫体体色变成黑褐色之前转到成虫产卵箱饲养。
成虫的繁育技术:
成虫阶段是大麦虫的繁殖期,饲养成虫的目的是使其产大量的虫卵。雌、雄成虫的投放比例为1:1。
成虫饲养密度为1000~1200只/m²。
成虫羽化后6~11天开始产卵,蛹羽化为成虫后两个月内是大麦虫产卵盛期,应注意加强营养和管理,每天喂养1~2次。
卵的繁育技术:
蛋白虫卵主要利用产卵筛收集。在饲养盆上先放白纸,白纸上撒一薄层麸皮,再放置产卵筛。成虫有向下产卵的习性,产卵时产卵管穿过铁纱网孔,将卵产到纸上或纸与网间的饲料中。
接卵纸一般每三天更换1次,产卵盛期或产卵适温季节最好每天更换1次。换接卵纸时,要将同一天收集的纸叠放在同一个幼虫盒(孵化箱)内,让卵自然孵化,7~10天即可。
蛋白虫养殖的湿度控制和其他注意事项
- 湿度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