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

野生榆黄蘑养殖

2025-02-12 09:09:12 次浏览

野生榆黄蘑养殖概述

野生榆黄蘑,因其色泽鲜艳、味道鲜美、质地脆嫩、香甜可口、营养价值高,被誉为“蘑菇之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食用菌需求的增加,野生榆黄蘑的人工栽培逐渐成为热门产业。本文将详细介绍野生榆黄蘑的养殖方法和管理要点。

野生榆黄蘑的生物学特性

野生榆黄蘑是一种典型的木腐菌,主要生长在榆树、桦树等阔叶树的腐朽木材上。其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在24℃左右,子实体分化发育适宜温度在22℃左右。因此,野生榆黄蘑的栽培时间一般选择在春秋两季,以充分利用自然气温条件。

栽培前的准备工作

1. 菌种选择与制备

推荐使用金顶黄菌株,该菌株具有色泽深、味道浓、形象美、抗性强、产量高等特点。母种培养基可选用PDA培养基,配方为PDA培养基、麸皮20g,按常规法灭菌、制成斜面,接种后培养温度保持在25℃,十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斜面。

原种培养基配方为麦粒66%、杂木屑30%、碳酸钙4%,含水量55%;或用杂木屑77%、麸皮20%、石膏和糖各 %,含水量55%。灭菌后接入母种,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5℃,一个月左右菌丝即可长满。

2. 栽培场所选择

栽培场所应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水性好的地方。春季栽培应选择温室或大棚,保证温度控制在25℃左右;夏秋季栽培可选择塑料大棚、阳洼低棚;冬季则需选择在温室或有增温设施的场所栽培。

3. 栽培原料和配方

野生榆黄蘑的栽培原料可选用榆树、桦树、椴木等多种阔叶树木屑或棉籽壳、玉米芯、豆秸等农副产品。常用的培养料配方为玉米芯40%、杂木屑36%、麸皮16%、豆饼粉4%、石膏和石灰各2%。使用前,玉米芯需用2%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捞出后沥水备用,其他材料按比例混合,搅拌至含水量60%,堆积发酵12小时,再与浸泡过的玉米芯搅拌均匀,即可上床铺料。

栽培方法

1. 选地作畦

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靠近水源、排水性好的地方挖畦,畦底低于地面5cm左右,宽50cm,长5m。床面需平整,并用5%的石灰水均匀喷洒消毒杀菌。

2. 接种

在床面上,按梅花形每30cm间距摆立木段,然后在木段间的床面上铺上一层培养料,再播一层菌种,如此反复操作,播三次菌种铺三层料,培养料要高于木段,然后盖上地膜,覆盖上3至4cm的细土保温、保湿。

3. 发菌期和出菇期管理

露地畦栽初期利用低温自然发菌,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当培养料的温度超过29℃时,需及时揭膜透气,在薄膜上喷水降温。当菌丝体长透料层时,去掉覆土,揭开地膜,用细土覆盖在床面上2cm厚,搭建小棚遮阴、防雨,每天喷水两至三次,保持床面湿润。

4. 适时采收

野生榆黄蘑生长较快,从出现菇蕾到成熟只需3至4天时间。当菌盖充分展开,边缘呈波浪状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时一只手按住料面,另一只手将子实体拧下,清除菇体基部的杂质,采收后的鲜菇即可销售。

养殖管理和注意事项

1. 温度管理

野生榆黄蘑的生长对温度较为敏感。发菌期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24℃左右为宜;出菇期温度控制在22℃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2. 湿度管理

栽培过程中需保持适当的湿度。发菌期培养料的湿度

养殖发发网
石屏县规模生猪养殖 平潭生猪养殖杨光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