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疫病风险评估指南
生猪养殖疫病风险评估指南
一、引言
生猪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控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疫病防控不仅能保障生猪的健康成长,还能避免因疫病爆发导致的经济损失。本文将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详细介绍生猪养殖疫病风险评估的指南。
二、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
严格消毒灭源:猪舍及其周围环境应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消毒措施应包括猪舍内部的各个角落、饲料和饮水设备以及进出猪舍的通道。
实行封闭饲养: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不到疫区购买生猪。对新引进的猪群进行隔离观察,并加强人员进出管理,以防止疫病传播。
及时报告疫情:对病猪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一旦发生疫情,迅速隔离病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实施有效免疫:生猪养殖户必须依法做好生猪的免疫工作,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疫病的免疫。
规范免疫行为:使用贴有东台专供防伪标志的疫苗,并及时使用,避免在家中长期存放。
强化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做好防暑、驱蚊、灭蝇、通风、饲料防霉等工作,多给予青绿饲料,并保证猪有接触土壤的机会。
三、常见生猪疫病及其防控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隔离观察新引进的猪群以及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
猪圆环病毒病: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减少猪群密度以及改善饲养环境。
猪瘟:防控措施包括定期疫苗接种、严格消毒以及封锁疫区。
猪弓形虫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检测、隔离治疗病猪以及改善猪舍的卫生条件。
猪附红细胞体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检测、隔离治疗病猪以及改善猪舍的卫生条件。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减少猪群密度以及改善饲养环境。
四、法律法规及相关责任
法律责任:对拒绝防疫、乱抛乱扔或加工出售死猪、隐瞒疫情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有关条款进行处罚。
举报制度:养殖户或其他知情者有权对拒绝防疫、乱抛乱扔或出售病死猪、隐瞒疫情、销售或提供疫苗及兽药不出具凭证等不法行为进行举报。
五、提升生猪养殖业抗击疫情风险能力
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组成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全面强化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
突出生猪检疫和运输环节监管:指导地方理顺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机制,应用信息化手段和智慧监管模式,强化生猪检疫。
强化防疫技术宣传指导:制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组织院士、专家成立工作组,面向防控一线开展巡回讲座,解读防控政策、疫情防控和处置措施等。
六、完善生猪养殖市场保护机制
强化监测预警引导:结合定点监测数据,研判生猪价格走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节奏。
探索开展生猪产能调控: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印发《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稳定生猪生产发展。
支持企业开展一体化经营:鼓励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开展养殖、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经营,逐步提升稳产保供能力。
七、强化畜禽废弃物处理利用
启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支持生猪、奶牛、肉牛等养殖大县,重点加强粪污处理设施和还田利用设施建设,提升处理利用能力。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推动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降低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成本。
强化技术服务:成立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和技术指导委员会,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推广技术模式。
八、
生猪养殖疫病风险评估指南为生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