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生猪养殖
生猪养殖的环境要求
生猪适合生长在排灌方便的场地中。养殖时应在地势平坦、向阳背风、安静的环境中搭建圈舍。猪圈的地面应建设成斜面,便于圈舍中的液体流出,并在圈舍中挖掘排粪沟,避免粪便堆积在猪圈内。
生猪养殖的方法
养殖生猪应挑选体型匀称、无病无伤的猪仔,并将其投放在猪圈中。再向地面铺上稻草,为猪仔御寒。养殖初期可以为其提供玉米粉、糠粉和温水混合调制的糊状饲料。等待猪仔生长一个月后,应为其逐渐增加青饲料的用量。
生猪养殖的注意事项
生猪在生长的过程中,对温度较为敏感。温度过低,生猪会出现冻伤感冒的现象;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其中暑。因此,在养殖时应将环境温度保持在二十度左右。夏季可以使用冷水降温,冬季则需使用稻草或者煤炉保暖。
生猪养殖的圈舍建设
养猪应在远离居民区、工厂的地方建造圈舍,确保养猪场和其他养殖场有一公里以上的距离,避免疾病互传。而且圈舍中应安装通风装置以及排粪沟,保持环境的空气流通,避免滋生细菌。
生猪养殖的密度控制
养猪的过程中,应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出现咬架、争食的现象。夏季温度较高时,每平方米养殖一头猪;冬季温度偏低时,每 平方米养殖一头猪。而且体重大于60公斤的猪,应每 平方米养殖一头。
生猪养殖的饲喂管理
养猪的过程中,应根据其体型决定饲料。体重在50到60公斤之间时,主要以能量类饲料和蛋白类饲料为主;体重大于60公斤后,应减少精饲料的投喂,增加粗饲料的使用。而且每天应喂食3-4次饲料。
生猪养殖的卫生防疫
养殖期间应每周对猪舍清洁一次,疏通排粪沟,清除猪圈中的食物残渣,并更换受潮污染的垫料,保证环境的卫生干净。夏季温度较高时,应开启风机或通风装置散热,并喷洒水分降温。
生猪养殖的饲料搭配
猪只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单一饲粮往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生长发育的要求。多种饲料搭配应用可以发挥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例如,单一玉米喂猪,蛋白质利用率为51%;单一肉骨粉喂猪则为41%;如果把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混合喂猪,蛋白质利用率可提高到61%。
生猪养殖的饲喂方式
饲喂应定时、定量、定质。每天喂猪的时间和次数应固定,这样不仅使猪的生活有规律,而且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提高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精料为主时,每天喂2~3次即可;青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每天要增加1~2次。夏季昼长夜短,白天可增喂一次;冬季昼短夜长,应加喂一顿夜食。饲料的种类和精、粗、青比例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变动太大。变换饲料时,应逐渐进行,使猪有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高猪的食欲以及饲料的消化利用率。
生猪养殖的饲料品质
饲料品质不仅影响猪的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而且影响胴体品质。因此,在肉猪出栏上市前2个月应该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少的饲料,防止产生软脂。
生猪养殖的分群技术
应根据猪的品种、性别、体重和采食情况进行合理分群,以保证猪的生长发育均匀。分群后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应随时对猪群进行调整。
生猪养殖的调教与卫生
应从小就加强猪的调教,使其养成"三点定位"的习惯,使猪吃食、睡觉和排便固定,这样能够保持猪圈清洁卫生,有利于垫土积肥,减轻饲养员的劳动强度。
生猪养殖的防寒与防暑
温度过低时,猪用于维持体温的热能增多,使日增重下降;温度过高,猪食欲下降,代谢增强,饲料利用率也降低。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防寒与防暑措施。
生猪养殖的去势、驱虫与防疫
猪去势后,性器官停止发育,性机能减弱,猪表现安静,食欲增强,同化作用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