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棚养殖牛蛙
布棚养殖牛蛙
布棚养殖牛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养殖方式,通过在布棚内创造适宜的环境,可以有效提高牛蛙的养殖效率和产量。以下是关于布棚养殖牛蛙的一些详细信息:
1. 选择布棚选择面积为600~1300平方米的普通拱形大棚最为合适,上面覆盖双层塑料薄膜。大棚内可以种植芹菜等蔬菜,有水井一眼(自来水也可)。用稻草做成草苫,每日下午4时将草苫盖在棚上面,第二天上午9时掀起,使阳光透射到大棚内。草苫能起保温作用,阴天的时候草苫不必卷起,来预防棚内温度降低。
2. 建设蛙池蛙池的建设需要根据具体的养殖需求来进行。一般情况下,蛙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在1000至2000平方米左右,蛙池四周用红砖砌围墙,围墙地上部分高 米,地下深入40厘米,防止牛蛙打洞逃跑。蛙池与围墙之间留2米宽的斜坡空地,上面种一些植物或杂草,供牛蛙休息或捕食,蛙池四角种上水浮莲。围墙外有树木遮荫或搭遮荫棚。
3. 放养亲蛙选择500克左右、蛙龄两月龄以上、性成熟较好的商品牛蛙作为亲蛙,每667平方米(亩)放养10组,雌雄比为1∶1,气温在15~18℃时,将亲蛙放入准备好的大棚内。
4. 喂饵料饵料的投喂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饲料以浮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水泡湿,促使软化膨胀。日投喂量为在池蛙总量的7%~15%,并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牛蛙饲养要采用分级饲养,每隔一段时间及时将规格较大的个体分级筛选,把规格相近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塘进行养殖。
5. 日常管理要点亲蛙进入大棚后,除正常进行蔬菜管理外,还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每天坚持巡池,做好养殖池塘各种环境的记录,定期用生石灰对牛蛙池进行消毒。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证24小时不间断,每天换水率达到300%,排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发现牛蛙摄食与活动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6. 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确保牛蛙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牛蛙苗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泼洒消毒,分池后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蛙体进行消毒,防止机械损伤。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挑出隔离饲养,并适时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可以在布棚内成功养殖牛蛙,确保牛蛙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