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生态土鸡养殖
张氏生态土鸡养殖
一、生态土鸡养殖的选址与环境要求
生态土鸡养殖的选址与环境要求非常重要。以下是具体的要求:
林地:林地中野生草菜、昆虫等自然饲料资源丰富,林下空间宽阔,空气新鲜,环境幽静,适宜林地生态养鸡。树木枝叶过于茂密、遮阴大的林地透光效果差,不利于鸡的生长。应选择面积较大的阔叶树林地或杉、松、毛竹等林地,远离居民区、工矿区和主干道。
果园:果园选择以干果类为主的果树,同时要求主干略高,用农药少,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果园最为合适。榛子、栗子等干果,有坚硬外壳或芒刺,成熟时不脱落,树下适宜养鸡。山楂园由于全年很少用药,也可以用来生态养鸡。
山地坡地:山地坡地等有丰富的野草、野菜、果实、昆虫等动植物资源,空气新鲜,场地宽阔,适宜进行生态养鸡。但土地条件较差的山地和丘陵,不适于放养。
草场:草场是天然的绿色场地,草场中生长有丰富的虫草,鸡群能够采食到大量的绿色植物、昆虫、草籽和土壤中的矿物质。
不宜养殖的地区:规定的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受洪水或山洪威胁及有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带,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不宜作为林地种植和养殖。
二、生态土鸡养殖的技术要点
生态土鸡养殖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饲养密度:饲养密度是增产增效的重要因素,每栋(棚)养殖数量应根据场地大小合理确定。
进鸡前的准备:进鸡前三天进行加温,放风目的是掌握升温标准以及排放甲醛熏蒸及垫料中所含有害气体,改善鸡舍的环境。
温度控制:1-7日龄的鸡只对温度的要求尤为严格,温度应保持在33-35℃之间,且是相对的恒温,更换燃料对温差的变化不能超过2℃。
湿度控制:前期鸡棚较干燥,尤其在1-3天。在干燥和高温的情况下,鸡易造成脱水现象,可通过人工加湿来改善。
饮水和开食:鸡只饮水和开食的时间随季节变化,一般夏季鸡到棚后,半个小时就饮水,冬季一般让鸡只安静后至三小时后饮水。开食的时间较易掌握,规定在饮食后三个小时开食。
开口药的使用:鸡只到棚后,一般在第1-3天的饮水中加入一定的营养药物和抗生素药物,既防止前期鸡只难以吸收饲料养分所造成的营养失衡,又防止像白痢疾病的发生。
光照管理:第1-3天时,雏鸡对鸡舍内的环境不熟悉,所以要求鸡舍内有一定的亮度,光照为24小时。到第四天时,亮度逐渐减弱,后期改为15W,灯泡减少看到亮光为宜。
垫料管理:育雏棚内的垫料一般多为稻壳,厚度为4厘米左右。成年鸡吃料量增加排粪多,定期翻动垫料,防止结块发热。
及时淘汰弱鸡:在第一周饲养期间,应及时淘汰弱雏,防止它们带菌、排菌和造成鸡舍环境的污染。
通风换气:随着鸡只变大,排粪量的增加,棚内湿度增加,气味难闻,氨气浓度过大,易引发鸡的呼吸道感染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应通过通风换气来降低湿度。
扩群管理:扩群是为了鸡只能更好的生长,不能因为育雏舍内温度的问题就放弃扩群。通常可按每平方米放养20-30羽。
常规药物预防:此阶段鸡只的抗病能力很弱,而且是在密闭的环境中生长,易造成细菌疾病的再次发生,此时可用常规药物配合中草药制剂,对鸡群进行净化和提高鸡群的免疫力。
观察鸡群状态:鸡到20日龄左右时,开始更换背部的绒毛,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同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