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鱼养殖技术方法大全
泥鳅养殖技术方法大全
一、池塘条件与准备泥鳅养殖应选择靠近水源的区域,面积以200-400平方米为宜,池塘水深在40-50厘米,水质偏酸、池底平坦且淤泥少。在苗种下塘前,需要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混合清塘消毒。具体做法是,在水深10厘米左右时,每亩使用生石灰50公斤加漂白粉15公斤溶水全池泼洒。
二、鳅苗投放泥鳅苗的选择应规格整齐,差距不大,以有效避免大鳅吃小鳅的情况。投放的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苗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的发生。
三、饲料投喂刚下塘的泥鳅苗只需要投喂适量的熟蛋黄、豆粉、豆饼等易消化的精饲料。待苗体长到1厘米时,可以捕食水体中的小虫,此时可以投喂一些熟的麦粉、糠及剁碎的鱼、虾等饲料,每天3-4次。同时,要及时肥水,可适量泼洒一些肥水产品,调节好水质。
四、水质管理有条件的可以保持长流水,无流水的需要定期更换补充新鲜水,保证水中的含氧量。也可以搭建阴棚来适度降低水温。一般情况下,10-15天换水一次。
五、捕获与继养捕获泥鳅时,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
六、注意事项1. 泥鳅和黄鳝不能混养,因为黄鳝会吞食泥鳅。
池的边缘壁一定要高出水面 尺左右,以防泥鳅窜逃。
为预防鸟类、鸭子等天敌,应采取预防措施如围栏等。
尽量让水温保持在最适合的生长温度24-27℃。
七、雌雄鉴别雌雄泥鳅的鉴别方法可以通过观察其外表:雄性的头尖,胸鳍窄长,身体与尾端一样粗细,尾尖上翘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雌性的头呈椭圆平型。雌泥鳅的产卵力极强,一条雌泥鳅初夏至初秋能产4000粒以上的卵,一般年产2-3次,产卵万粒以上。
八、健康养殖技术1. 场址选择:选择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排废、供电等方便的地方。
控制人员流动,工作人员进入场地应洗手换衣进行消毒。
饲养员应远离外界畜禽病原污染源,不得随意离开场区。
谢绝外来人员进入场区。
预防人畜共患病,生产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人畜共感疾病。
定期免疫接种。
分类隔离,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以场、生产区畜禽舍为单位,每一单元隔离小区,同群畜禽尽量做到免疫状态相同、年龄相同、相同、品种相同。
定期进行疾病监测。
药物预防。
九、其他相关技术1. 化肥施用技术:化肥施用效果显著,但利用率较低。例如,尿素撒施于地面,氮的利用率仅为17%。氮素化肥作底肥时应深施20~25土层中,以引根下扎;作追肥时,应深施5~15土层中,苗越大,施肥深度越大。磷肥一般作底肥和早期追肥,施肥深度同氮肥,但要集中施用,减少与土肥接触面,以免被土壤固定。
- 光伏逆变器技术:光伏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DC)转换为交流电(AC),以便与电网或其他用电设备兼容。光伏逆变器的主要作用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以优化系统的发电效率。光伏逆变器的效率通常在95%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