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养殖小技巧
肉鸡养殖小技巧
场址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场地是养殖肉鸡的第一步。场址应具备以下条件:
交通便利:最好选择在远离公路的农村或郊区,便于运输饲料和成品鸡。
远离污染源:应远离城区、车辆较多的公路、铁路、机场,以及噪音较大、三废排放严重的工厂。
水 电源稳定:水的质量应符合养殖用水的要求,建议建有自己的蓄水池,以保证水量在饮水高峰时期和干旱时期的最大需求。
环境安全:鸡场应设有围墙,防止闲杂人员的进出;场区门口应设有人员消毒间和车辆的消毒池;鸡舍周围需定期清理消毒,保持无杂草、密集的树木和其他废旧物品,以免鸟类和老鼠等传播疾病。
育雏前的准备育雏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和健康状况:
清理鸡舍:清除一切与养鸡无关的杂物,打扫鸡舍,包括房顶、墙壁、门窗和鸡舍的周围。
消毒处理:对鸡舍进行彻底冲洗和消毒。消毒时一般采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熏蒸时应使鸡舍的温度达到20℃左右,湿度达到55%左右。熏蒸后应在雏鸡进入前1周开始通风。
肉鸡的饲养肉鸡的饲养分为育雏期和育成期两个阶段。
育雏期- 品种选择:选择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抗病毒能力强、饲料报酬高的品种,如罗斯308、艾维因、AA品种。
饲养密度:雏鸡的饲养面积应是成鸡饲养面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每平方米30~40只。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雏鸡的生长。
温度控制:雏鸡进入鸡舍时,鸡舍内温度应达到34~35℃,温度计位置应在鸡背上方1~2cm的高度。同时,要保证鸡舍适当通风。
湿度控制:雏鸡进入鸡舍一个星期内,湿度应保持在60%~70%。湿度过大会导致雏鸡体内水分消耗过大,湿度过小则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开水”和“开食”:雏鸡到来时,应提前摆放好小饮水壶和料盘。雏鸡第一次饮水称为“开水”,应不间断供水,并在饮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 %维生素C,有利于雏鸡体力的恢复和生长。应在“开水”两小时后开始喂食,雏鸡第一次喂食称为“开食”。
光照和通风:雏鸡进舍的前三天需要24小时光照,之后可根据情况适当减少光照时间至23小时。通风应在保温的基础上逐步进行,首次通风一般以自然通风为主,之后根据情况慢慢增加通风量。
育成期- 分栏饲养:根据鸡只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栏,一般在9日龄、16日龄、23日龄左右分3次进行分栏,逐步降至每平方米10~15只左右,每群以300~400只左右为宜。
温度调节:自育雏结束7日龄后舍内温度逐渐降低到32℃,之后每2~3天温度下降1~2℃,一直降到21℃左右为宜。
湿度控制:7~10天后,由于鸡体重增加,呼吸量增大,排粪增多,饮水器难免撒水,鸡舍湿度会越来越大。此时应注意加强通风换气,湿度逐渐下调到55%~65%,勤换垫料,防止湿度过大而诱发球虫病、消化道疾病等。
喂食管理:2~3周龄为营养代谢病的高发期,可以进行适当的限饲喂养。一般情况下以每次给予的饲料在 ~2小时内能够吃光为宜,让鸡只把料桶内的饲料吃完后再添加。
增肥技巧为了使肉鸡长得又 ,可以在育肥期采取以下措施:
- 饲料配方:育肥期饲料应含有较高能量,一般要求每千克料代谢能在1276千焦(3050大卡)以上;蛋白质含量可以适当降低,14%~16%左右即可。可以通过降低豆粕用量,提高玉米用量比例,并添加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