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绵羊养殖模式有哪些
北方绵羊养殖模式有哪些
家庭适度规模舍饲养羊模式(专业大户)这种模式是为适应榆林市域经济、生态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推行封山沙绿化、实行舍饲养羊,探索出的具有现代养羊生产特点的一种养羊业生产模式,为现阶段全市养羊生产的主要模式。一般年龄在50岁以上,以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为主,儿女基本完成学业或已成家。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夫妻为主要劳动力,依据家庭可支配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实现家庭适度规模养羊。保持稳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收益。一般经营农耕地15亩以上,以种玉米为主,同时种植苜蓿等饲草3亩以上,羊子养殖规模30只以上,家庭总收入6万元以上,其中养羊收入占60%以上。
家庭适度规模农牧场模式在家庭适度规模专业大户模式基础上发展演变的专门化养羊模式。将是今后养羊业的主要生产模式,目前约占在村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5%左右,基本特征为:以家庭为生产单元,以养羊为家庭主要生产经营项目,实行规模专业化养羊生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劳动力主要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并根据生产需要,常年雇工1-3个,或季节性临时雇工。经营土地在自有承包地基础上,通过转包、租凭等手段,流转离村进城居住就业农民土地50亩以上,开展规模种草养羊。一般经营土地100亩左右,其中种植饲草料作物占60%多;羊子养殖规模300只以上,其中繁殖母羊150只以上,年出栏羊子200只以上。经常聘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
规模专业化养殖模式以工商资本或社会资本为投资主体,通过租凭等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工商独立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按照企业化管理组织生产,劳动力主要从社会招聘,内部分工明确,建设规范,达到规模专业化养羊场建设标准。至2015年末,全市有100余个。企业化组织管理。一般为股份投资,法人治理,组织管理体系比较完善。规模化经营生产。一般存栏基础母羊500只以上,年出栏羊子能力1000只以上。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按照规模羊场规划布局设计,整个场区依常年主导风向分为:生活管理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场区内设主干道和支干道,净道和污道分开;绿化面积占场区总面积的30%;四周建围墙与外界隔离;场区大门及生产区入口、羊舍入口处设消毒设施。配置完备的建筑设施。按照存栏每只繁殖母羊需建设占地20m2、饲草料基地 亩以上,确定场区建设占地面积和饲草料基地面积。500只繁殖母羊需建设占地25亩左右、建饲草基地150亩以上。并按种公羊舍、育成母羊舍、空怀配种母羊舍、怀孕母羊舍、产羔母羊舍、羔羊舍、育肥羊舍一字排列。同时,配套建设生活办公用房、兽医诊疗室、人工授精室、电房、水房、消毒房及饲料贮存和加工用房、饲草青贮窖(池)、贮草棚等。配置固定和移动饲槽;运动场内设移动式草架、饮水器具;配备铡草机、粉碎机、颗粒机等饲草加工机具;配置办公设备、兽医防治设备、监控设备、供水供电设备、交通运输设备;配置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较高的生产效率。
专门化大型育肥养羊场模式为规模专业化养殖模式的特例。特点是:股份制经营,规模较大,设计年出栏能力在万只以上。
小区养殖模式依托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农村环境整治,采取人畜分离,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集中养殖、统一防疫,统 种改良,统一选种选配,分户饲养管理,自主经营模式组织养羊生产。
专业合作社(协会)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合作的原则,由多个养殖户共同组建合作社或协会,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以提高整体的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合作社或协会通常会提供技术支持、饲料供应、疾病防控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帮助成员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圈养模式圈养模式是北方常见的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