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中国水产室内养殖现状调查

2024-11-28 09:13:47 次浏览

中国水产室内养殖现状调查

一、国内工厂化水产养殖模式现状

工厂化养殖模式仍以流水养殖和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两种模式为主,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相比,

在国内比较常见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有三种:流水养殖模式、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和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

  1. 流水养殖模式 - 特点:主要控制养鱼环境,利用不断流动的水流进行鱼类养殖。具有投入少、建池简单、占用面积小、周期短、密度高、产量高等特点。主要应用于耗氧量高的经济性鱼类。

    • 优势:有利于鱼类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发挥鱼类的生长潜力。

    • 劣势:养殖用水不进行循环再利用,流水交换量为每天6~15次,耗水量极大,对水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 应用: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流水养殖仍是国内使用最多、养殖面积最广的工厂化养殖方式。

  2. 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

    • 组成:主要由鱼池、增氧设施、水质净化系统、消毒防病设施、水温调控设施五部分组成。

      • 特点:养殖废水经沉淀、过滤、消毒等简单处理后再进行循环使用。相较于流水养殖模式,降低了一部分用水量,但与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技术还有一定差距。

      • 应用:目前国内一部分水产养殖工厂采用这种养殖方式。

  3. 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 - 特点:通过水处理设备将废水净化消毒杀菌后,再进行循环使用。主要包含去除氨氮的生物净化装置、去除悬浮颗粒的物理过滤装置、可以消毒杀菌的臭氧发生装置、去除二氧化碳的曝气装置。

    • 优势:能减少水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节约用地,养殖产品优质安全,病原可控,不受地域与环境的影响。

    • 劣势:前期投入较高,且国内这种设备制造还不甚成熟,因此目前使用这种养殖模式的企业较少。

二、工厂化水产养殖问题及改进措施

  1. 水资源问题 - 现状:目前国内大部分水产养殖企业采用的是流水养殖,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地下水资源,养殖废水中大多含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污染物、有机磷以及一些饲料、药品残留物等污染物质。

    • 解决方案:需要进一步开展循环水处理设备及技术研究,实现水产养殖废水资源化再利用,彻底达到全封闭工厂化水产养殖“零排放”。
  2. 病害防控问题 - 现状:由于水产品养殖病害情况复杂、种类较多,鱼体一旦患病很难进行补救,现阶段特效治疗药物较少。

    • 解决方案:循环水养殖模式下,设有高效的消毒环节,确保补充水源、鱼苗、饵料无特定病原以及规范的生产管理操作,可杜绝特定病害的发生,同时降低普通病害暴发几率。
  3. 饲料安全及质量问题 - 现状:由于饲料质量、适用性、水体污染等问题出现,加强适用于工厂化水产养殖的优质、高效、价优的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和推广成为重点。

    • 解决方案:重点开展粪便成型好、利用率高、溶蚀率低、氮磷排放少、水体污染小、沉降速度适宜的饲料研发。

三、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展望

  • 发展方向: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将现阶段循环水养殖水处理技术与工程化生态净化技术相结合,实现养殖过程中节水、零排放。

  • 技术推广:采用科学先进的微生物净化技术,前期减少高昂的设备费用支出,缩短回报周期,让更多养殖人员从目前的多浪费、多污染的流水养殖模式转变为零污染、少浪费的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模式。

  • 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养殖条件下,养殖的密度会导致水产动物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在研究养殖产品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的适应机制的同时,还应掌握该养殖品种在孵化过程中的最适放养密度,以此更好地进行该产品的繁养工作。

虽然目前仍以流水养殖和半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为主,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

养殖发发网
室内养殖池调水 鱼缸里什么鱼最好养殖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