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是怎样养殖成的
青蛙养殖的基本流程和要点
青蛙的养殖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池塘建设、孵化方法、幼蛙和成蛙的饲养管理。
池塘建设
青蛙养殖的池塘分为孵化池和养殖池。孵化池的建设需要根据蝌蚪的数量来设定,通常要求面积在1亩以上,水体过小会导致水质不易稳定。养殖池的建设则需要在滩涂上方布置遮阳网,高约80厘米,或种植撒播水稻,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高温。每个蛙池之间需要用40目以上的网片分割,高约1米,整个养殖场也需要用围网架起网棚,进行封闭式遮盖,避免鸟类捕食青蛙。
孵化方法
青蛙的繁殖时间一般集中在3—4月。每天清晨需要收集卵块,应在产卵后2~3小时采卵。这时受精卵外的卵膜已充分吸水膨胀,受精卵可以在卵膜中转位,从而使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孵化池中可以放置网箱进行孵化,网箱材料采用100目以上的尼龙网。若没有准备充足的孵化池,也可将卵块直接移至成蛙养殖池,此时的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投放 ~ 个卵块。养殖池水位要保持最高水位。
幼蛙和成蛙的饲养管理
青蛙的养殖最重要的是在幼蛙和成蛙的管理上。避免大蛙吃小蛙的情况发生。饵料的选择和投放也很关键。青蛙对于饵料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一些蚯蚓、昆虫、小鱼、小虾、小蚌等都是他们的美味佳肴。投食的地点需要放在水面上,因为青蛙比较喜欢水里的捕食而不是陆地上面的。蛙池底部应当要准备数十厘米厚的肥沃泥土垫底,注意水要经常保持新鲜。
饲料的选择和投喂
养殖青蛙的饲料主要包括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鲜活的食物饵料,以及人工饲料。每天投入饲料的时间需要做到三定(定时、定量、定位)。幼蛙养殖20到30天之后,应放入干水池,把幼蛙按大规格和小规格分开。大规格的幼蛙应转入成蛙饲养池养殖(每平方米60~80只),小规格仍然留在原池饲养。幼蛙进入成蛙池以后这段时期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此时摄食量增大,生长速度也明显增快,此时主要供给青蛙大量的动物性饲料(饲料主要为人工培养的高蛋白、高繁殖率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活的饵料)。
青蛙的养殖需要经过池塘建设、孵化、幼蛙和成蛙的饲养管理等多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细心管理和科学喂养,才能确保青蛙健康成长,最终获得丰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