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观赏鱼底泥怎么用
养殖观赏鱼底泥的使用方法
养殖观赏鱼时,底泥的使用和管理非常重要。以下是关于如何使用和管理底泥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控制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大不仅会导致观赏鱼生病,还会加重底泥的负担。因此,一定要控制好养殖密度。
2. 喂食干净的饵料不干净的鱼饵容易导致鱼病的发生。建议购买由专业公司生产的品牌冷冻新鲜食料,如血红虫、丰年虾等。投放活食时要慎重,因为活虫大多生长在有污染的水环境中,且在暂养中易死亡、腐败。
3. 注意投食频率阴雨天应减少喂食,晚上则不应喂食。通常情况下,每天喂食1至2次,每次喂食应在3至5分钟内吃完。
4. 保持水质水质包括pH值、硬度、氯离子、溶氧量等多种要素。如果鱼缸全部换水,可能会导致水质突变,从而使观赏鱼感到不适,进而体质下降得病。因此,如果需要彻底清洗鱼缸,应保留大部分旧水,洗完缸后将留下的水倒回缸内,然后再加入新水。
5. 鱼缸清洁鱼在进食后会消耗大量氧气并排出大量废物,因此必须安装效能高的过滤器并及时清洁,以防滋生病菌。
6. 避免强光直射夏天阳光强烈,鱼缸被阳光直射可能导致水温过高,从而影响观赏鱼的健康。因此,应将鱼缸放置在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
7. 适应温度和水质新买的热带鱼不宜立即放入鱼缸,应先将装鱼的塑料袋浸入鱼缸十至二十分钟后再打开,让缸里的水分几次倒流入袋里,使鱼儿逐步适应水温、水质。
8. 注意不同种类鱼的生长习性如果准备将几个不同品种的鱼混养在一个缸里,需考虑不同种鱼之间的相容性。例如,凶猛的鱼和温和的鱼不能共养;个体差异太多的鱼不宜混养;水质要求不同的鱼也不能混养。
9. 喂食技巧喂食时应注意控制投食量,以每天一至两次、3至5分钟内吃完为宜。阴雨天应减少喂食,晚上则不应喂食。
10. 保持水质的洁净鱼缸中的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变得浑浊,需定期更换。如果是裸缸养鱼,每天应更换约十分之一的水;鱼和水草共养的生态缸,则每周更换约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水。
11. 底泥的改良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改良底泥:
使用叶轮式增氧机搅动池底淤泥,加快淤泥中氧债的分解,降低夜间底层水的耗氧量。
使用生石灰在酸性底泥中,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增加水质肥力,并杀灭淤泥中的寄生虫卵、病原菌等有害生物。
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氧化有机质,减轻底部氧债,消除对鱼类的危害,修复底泥发黑、发臭的现象。
使用生物改底产品,如底如意,分解底泥中的粪便、残饵等有机质,改善底泥微生态环境,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12. 底泥的管理底泥对水质有明显影响,管理好底泥可以储存食物,管理不好则会成为腐烂的垃圾。要确保底泥有活性,能够吸附消化有害物质,释放需要的元素。将黑色发臭的底泥变成黄褐色是一个好的目标。
13.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在放苗前,彻底清塘并使用石灰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消灭病原菌,净化水质。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底泥,从而为观赏鱼提供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