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养殖的过程描写句子
鲟鱼养殖的过程描写句子
鲟鱼的养殖过程是一个充满细致与耐心的环节,从鱼卵到成鱼,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精心管理和科学养护。
初期准备在养殖鲟鱼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养殖场地的选择至关重要,面积不能低于五亩,最好是六到九亩为宜。池塘深度需达到3米左右,确保水源充足且水质干净无污染。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工厂和交通要道,但又要保证交通便利、通讯方便。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并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以防池塘缺氧。
消毒与清塘在放苗前15天,将池塘的水进20cm左右,用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进行全面消毒。接着使用茶籽饼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消毒前先将茶籽饼打碎并用水浸泡24小时,全池泼洒。这不仅可以杀死池塘中的鱼虾,剩下的茶麸还可以作为肥料。放苗前十天,将池塘的水加深到80厘米左右,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最后一次消毒。
鱼苗放养放养鱼苗时,要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种,最好是在20cm以上。养殖密度一般控制在500尾每亩。放苗时需考虑水温是否适宜,以及鲟鱼成年后的上市时间。如果苗种需要运输,在运输前2天应停止对苗种的投喂。放苗前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苗。正常放苗时,不要急于解开运抵的苗种袋,应先将袋子放入池塘中,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放苗。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在桶中加入食盐,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饲料投喂鲟鱼为温和的肉食鱼类,幼鱼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为食,成鱼则以水生昆虫、底栖动物以及小鱼虾为食。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经驯化的鲟鱼苗种及成鱼均可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40~45%,粒径在 毫米至1毫米之间,日投饵率为6~8%。饲料主要由鱼粉、肉骨粉、血粉、羽毛粉、蚕蛹、各类油饼、米糠、麸皮等组成。还可以投喂蚯蚓、蛆虫、小昆虫、动物内脏等。50~100克时的大苗,饲料粒径为5~10毫米。每日投喂4次,投喂量以每次有少许剩余为准,保证投喂量充足,防止鲟鱼苗相互吞食。投喂的水丝蚓需用2~4%的食盐水消毒,及时清除池内的死鱼、粪便及残饵,保持池水环境的稳定。
日常管理要经常观察池塘中鲟鱼的生长情况,每天至少早中晚三次巡查,特别注意夜间与清晨的巡查,注意各个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它们出现缺氧的情况。夏季多雨,气压较低,需加强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通过这些细致的管理和科学的养护,鲟鱼能够健康成长,最终达到理想的上市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