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养殖中华鲟鱼
养殖中华鲟鱼的方法和技术
一、养殖准备
在养殖鲟鱼之前,需要有充分的准备。鲟鱼是一种温水鱼,对各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准备工作包括:
养殖场地:面积不能低于五亩,最好是六到九亩为宜。
池水深度和水质:池水需要较深,水质要干净无污染。
交通条件:养殖场附近的交通比较便利。
设施设备:在养殖场内要设有专门的饲料台,以及增氧剂或供氧设备。
消毒处理:养殖场建设完毕后,需清理干净并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放置三四天后将水排出,完成消毒。
二、鱼苗选择
鱼苗选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鱼苗的成活率以及后期的繁殖率。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鱼苗长度最好在二十厘米左右,鱼鳞、鱼翅等完好,并且较为活泼、勤快,在水中游动时看起来非常轻快。
三、鱼苗放养
在鲟鱼苗放养之前,需要进行一项重要的测试:将买回来的鲟鱼苗放十条左右放入养殖的水池中,两天之后观察鱼苗是否有异样。如果出现死亡或者鱼苗明显失去了生机,则不适合放鱼,需要重新将水池进行清理;如果一切正常,则可以放心放养。
四、饲养管理
水质管理:刚买回来的鱼苗需要坚持一天换一次水,待其适应环境后,每隔一周左右换一次水即可;成年的鲟鱼半个月换一次水就好。
饲料管理:饲料投喂需注意量的控制,避免过多导致鲟鱼苗撑死。建议一天多喂几次,每次适量。同时,鱼池中饲养台上剩余的饲料残渣要及时清理,防止鱼饿了吃坏饲料引发病害。
氧气供应:鲟鱼需要较多的氧气,家庭饲养时需要安装增氧机,并持续充氧。
五、鱼苗培育
容器选择:家庭养殖中华鲟,需要准备一个合适的容器。中华鲟成年后体长在40-120厘米之间,因此至少需要准备一个 米的容器。
增氧设备:安装增氧机,并保持持续充氧,使水中溶氧量保持在6mg/L以上。
饲料选择:中华鲟是肉食性的鱼类,可以选择一些游速较慢的活食,如小鱼、小虾、红虫、蚯蚓等,也可以投喂冻干的饲料或肉类。
六、营养需求和饲料
蛋白质:中华鲟是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主要蛋白源。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范围为35%-49%,最适含量为40%。
脂肪:脂肪的适宜含量为9%左右,最适合中华鲟使用的油脂是鱼油,
糖类:鲟鱼对糖类的吸收是有选择的,饲料中糖类的适宜添加范围为20%-30%。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中华鲟饲料中添加市售复合维生素的量一般为1%-2%,复合无机盐的添加量一般为1%-3%,胆碱的添加量为 %。
七、养殖方式
中华鲟的养殖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全程天然饵料养殖:从幼鱼到成鱼都用天然饵料饲养。
混合养殖:在稚、幼鱼阶段用天然饵料饲养,养殖至一定大小后转食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与天然饵料混合使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以上详细的介绍,相信你对养殖中华鲟鱼有了全面的了解。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你在养殖过程中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