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养殖对虾咨询
海水淡化养殖对虾的基本概述
海水淡化养殖对虾是一种将海水虾种在淡水中进行养殖的技术。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增加淡水养虾的新种源,还能拓展海水虾类养殖的新水域,从而摆脱海水虾沿海养殖病害的困扰。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尝试这种养殖方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养殖基围虾的关键步骤
选择合适的虾池选择一个合适的虾池是养殖基围虾的首要步骤。对于淡化养殖来说,池塘面积不宜过大,3-5亩较为理想,同时应保证水源充足且无污染。若在海水中进行养殖,15亩-30亩的面积更为合适,且需要具备淡水源。虾池的水深应保持在1米 米之间,底部淤泥要少,同时具备良好的进排水系统。为了避免养殖过程中出现缺氧的情况,还需配备增氧设施。
培育基础饵料基围虾是一种杂食性动物,但在淡化养殖过程中,它的主要饵料是人工投喂和自然生长的生物饵料。为了确保饵料的充足供应,可以在虾池中施用无机氮肥(如尿素)和磷肥,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另外,也可以在虾池中投入发酵的猪粪,每亩约50公斤,以培养生物饵料。
苗种的运输与淡水驯化苗种的运输对于基围虾的养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般采用尼龙袋进行运输,每袋可装水30升,并充入空气以保持氧气供应。在将苗种放入淡水池塘进行养殖之前,需要进行淡水驯化。这个过程需要一周的时间。对于育苗池驯化,需要逐渐加入淡水使池水的盐度呈递度下降到 (比重)。而对于面积较小的池塘驯化,需先加入盐卤调节盐度,使其与育苗池中的盐度一致,然后再放入虾苗。一周内不加入任何水源,之后逐渐加入淡水,直至与外界水源一致。
苗种的放养当水温达到18℃左右时,可以进行苗种的放养。每亩放 厘米的虾苗6万-10万尾。此时的池水深度应保持在50厘米左右,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
日常管理日常管理是养殖基围虾的重要环节。前期主要以培育生物饵料为主,到了中后期则需要配合饵料为主,并适当投喂部分鲜活饵料以达到育肥效果。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同时,要保持养殖水体的透明度在30厘米-40厘米之间,中后期每7天-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1/3)。
防病措施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是养殖业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基围虾的淡化养殖来说,后期水的肥度控制非常重要。如果水质过肥,除了换水外,每亩可以施加10公斤的生石灰,也可以用 的碘制剂辅以抗生素进行虾病的预防。
收获与销售基围虾具有潜沙习性,因此捕捉时不易被发现。在收获时,可以通过逐步降低水位的方法,使虾集中在池塘的某一区域,然后使用虾网进行捕捉。捕捉后的虾应及时上市销售,以保证其新鲜度。
成功案例分享
黄建军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经验黄建军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口人,也是个眼光独到的80后。曾经在海南从事过海虾养殖的他返乡后就将目光聚焦在养虾这个产业上。历经5年的实践与摸索,他终于在淡水中养出了南美白对虾这种“洋货”,并受到市场消费者的追捧。黄建军表示,海水和淡水的元素组成是不一样的,海南的海水虾苗运过来以后,要在淡水中养殖成功,需要经过细致的配比、淡化,这是整个养殖过程中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刀额新对虾的淡化养殖要点刀额新对虾是海水虾淡化养殖中一个很有前景的养殖种类。目前在淡水中人工饲养亩产量可达75~100公斤以上。该虾壳薄体肥,肉嫩味美,且耐力强,能以活虾上市,深受市场的欢迎。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虾池的进排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