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设置
泥鳅养殖设置
泥鳅养殖是一项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项目。为了确保泥鳅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量,合理的养殖设置是关键。以下是关于泥鳅养殖设置的详细信息:
一、养殖场所的选择1. 水源充足:养殖场所应靠近江河、湖泊等水源,并且水源没有受到污染。
排水方便:能够自灌自排,确保水质清新。
土质要求:黏质土壤最佳,保水性能较好,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
环境安静:远离噪音和污染源,保证泥鳅的生长环境。
二、养殖池的建设1. 池塘大小:面积5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池深80厘米至100厘米。
池塘结构: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至50厘米。
护坡材料:用50平方厘米水泥板做护坡,防止泥鳅逃跑。
围墙设置: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
进排水口: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鱼溜设置: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百分之五,比池底深30厘米至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
三、水质管理1. 水质要求:水体pH控制在 之间,水体氧气溶解量在4-5mg/L以上。
水质改善:在池塘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有助于改善水质。
定期换水: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洁。
四、泥鳅苗的放养1. 放养前准备: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放养密度: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每平方米15000尾至每平方米2000尾。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每平方米60尾至每平方米80尾。
注意事项: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摄氏度。
五、日常管理1. 投喂管理:根据泥鳅的大小和年龄来决定喂食的量和次数。5-6月份,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5%;7-8月份,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8-10%;9-10月份,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5-6%。每天分两次投喂,分别为早上9点以及下午4-5点。
巡塘管理:坚持定期巡塘,观察水质、水色以及泥鳅的进食、活动情况。定期检查防逃设施,尤其是在大雨过后,防止泥鳅逃跑。
增氧措施:在气压低、长时间下雨或天气闷热的时候,及时进行增氧。
消毒措施:每隔15-30天,使用1-2ppm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
六、设备配置1. 增氧机:每个池塘至少配备一台增氧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