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椒养殖小龙虾
安徽全椒小龙虾养殖概述
安徽全椒县近年来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椒县的稻虾共作面积已达31万亩,亩均综合产值达到6000元。
稻虾共作模式的优势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集约化、生态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小龙虾在稻田中觅食活动,有助于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加水溶氧量,同时排泄物还起到了增肥效果。由于农药对龙虾具有杀伤性,这种模式下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喷洒农药,从而生产出更安全、更优质的稻米。
稻田套养小龙虾可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既发展了水产养殖,又保证了粮食安全。这种模式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全椒县的具体做法
全椒县在推广稻虾共作模式过程中,注重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的养殖方法。例如,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扶贫产业培训,提升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抗击市场冲击的能力。
同时,全椒县还通过调整养殖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产业融合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小龙虾养殖的经济效益。例如,利用省级财政资金补助安装增氧设备,改善养殖基础条件;结合稻虾综合种养,开发休闲农业、稻虾文化和乡村旅游业,拓展稻虾产业功能。
成功案例
费广是全椒县二郎口镇赤镇街道人,他流转600亩农田创办了孙庆圩家庭农场,运用稻虾轮作的新技术,进行稻田小龙虾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在他的农场,每亩田可节省化肥、农药、用工等成本150多元,每年每亩养殖小龙虾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他的成功经验表明,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农民致富的好模式。
未来展望
全椒县将继续加大对稻虾共作模式的支持力度,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小龙虾养殖的综合效益。同时,该县还将积极开拓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全椒的小龙虾和稻米产品。
通过这些努力,全椒县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将小龙虾产业打造成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多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