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封闭式养殖模式
对虾封闭式养殖模式
对虾封闭式养殖模式是一种在养殖过程中不进行进、排水的养殖方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防止病原在养殖区内交叉感染,只要合理放养,配备增氧机,使用优质配合饲料,管理得法,可以获得养殖成功。以下是关于对虾封闭式养殖模式的详细介绍:
养殖配套设施
养殖区应包含蓄水池、养殖车间、水循环处理区和生物净化区,各功能区的比例为2:6:1:1。其中,养殖车间为封闭式保温结构,养殖池为长环形跑道式结构,按分级养殖设置,以二、三阶段养殖为主,三个阶段的养殖面积以1:4:10为宜。池深 ~ ,池底平坦,略向排水方向倾斜,保证池水能自流排干。进、出水独立设置,进、出水口分别设于池塘两边。养殖池具备控温系统、推水增氧系统,选配自动加药、自动投饵机与水质在线监控系统等辅助设备。
分级养殖
一级池为标粗池,虾苗标粗20~25天规格达到3~4cm;进入二级池养殖,二级池养殖25~30天规格达到6~8cm;进入三级池养殖至上市。
水质管理
虾苗入池前每日按 ³水体泼洒益生菌-虾片-有机碳源混合液,连续泼洒3~5天,至水体透明度为50~60cm。前中期不换水,仅补充蒸发水分。中后期,采用外置沉淀桶、生物滤池过滤等方式控制水体中絮团量在8~10mL/L。通过定期小量多次使用小苏打和石灰水,维持pH在 ~ 。虾池底部无沉积。
养殖优势
早在2009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的张家松研究员就开始研究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张家松团队利用PVC夹网布材料设计制作移动式支架养殖池,大幅降低了养殖成本。这种新型养殖设备逐渐在全国铺开。2019年,在广东阳江阳东区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的支持下,张家松团队在广东南湾水产有限公司开展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建设。目前,基地已建成对虾工厂化养殖车间10000平方米,养殖水体5200立方米,具备年产对虾140吨的能力。
系统优化
该系统采用分级轮养方式,建议面积占比为1:4:10,此外还要预留沉淀桶等位置,从整体上保持各个环节水流畅通,避免形成死角而产生粪便积聚和发酵,加重污染。这种设计使得每个养殖池每个月都能清洗一次,保证了系统的环境。该系统一年可生产6~8造,一般情况下有6造,夏天的总成本约13元/斤,冬天为16元,利润可观,系统的性价比高。
适用性
张家松指出,目前该系统的适用性广,大多数虾类和罗非鱼、鲶鱼、生鱼等部分鱼类能用,两广、西北地区也能用。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品种、地方水土特点“量身定做”。例如,两广地区红土地容易发酸,西北盐碱地分为碳酸型、氯化型、硫酸型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设计。
技术成果
经过多年的养殖试验,现已取得多项技术成果,包括:生物絮团技术处理养殖用水、三阶段立体对虾养殖技术、循环水处理系统、植物净化外排水技术等。池塘采用分级落差设计,可实现自动化转池、收虾。生物絮团技术已经在南美白对虾、罗非鱼等品种的养殖中广泛应用,张家松团队所研发的技术,将生物絮团和生物膜两种水处理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养殖用水的原位处理,不占用额外的空间,用更短的时间完成水处理。
对虾封闭式养殖模式具有许多优点,如防止病原交叉感染、高效利用资源、环保等。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实现高密度养殖和稳定的收益。尽管初期投入较大,但通过系统的优化和技术创新,可以显著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